阅读记录

第51章 彩礼(七)[2/2页]

乡镇十年 北地烨堃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女子她大和俩个帮忙的婆娘也打了招呼,还说了句:“你庄里的茶饭还不错。”再出来到院里的时候,老张主动给女子她大说道:“剩下这个窑是放柴草的,就不看了。”女子她大也没说啥,就又转回到坐人的窑里。
      进了窑里,都坐定后,媒人打着呵呵问女子她大道:“他亲家,你看怎么样?”
      女子她大:“好着哩,撒都整硕着哩。”
      媒人哈哈一笑看向老张问道:“他张大,你看女子长滴俊不?”
      老张倒是笑得有些腼腆,说道:“长滴乖着哩,个子也端正,人也白净。”
      媒人又扭头看向女子她妈,问道:“她姨,你看老张家儿子还能入你滴眼睛吗?”
      女子她妈笑的含蓄,说道:“撒都对着哩,个子也端正,娃娃也腼腆,看着实诚着哩。”
      媒人:“丈母娘看女婿,越看越耐看。”说完,先自大笑起来,几个人也都跟着呵呵的笑起来。
      大人们在窑里说笑的时候,老张家的小儿子和来看家的女子则在沟畔里胡乱的转着。
      两个人一左一右,并排走在沟畔边上的荒草地里。
      “你一直在外面打工吗?”女子先问。
      小儿子的眼睛盯着自己走路的脚尖“嗯”了一声。
      女子:“今年打算啥时候走呢?”
      小儿子:“过两天就走。”
      女子:“哦,那咋俩的事你看能成不?”
      小儿子本就有些红的脸显得更红了些,声音低低的说道:“能成吧。”
      女子:“能成了,我就跟你一块打工去。”
      小儿子:“看厂里今年招不招女工。”
      女子听这话,好像有些不开心,站住了脚步,眼睛看向沟底。
      小儿子见状,也停了脚步,轻声问道:“咋了?”
      女子弯腰揪了一根荒草,拿在手里,在手指头上一圈一圈的缠着,还是不说话。
      小儿子一时也不知道说什么,便说了句:“走吧。”
      女子忽的扭头看向小儿子,说道:“咋俩要是成了,咱们做生意走。”
      小儿子稍感惊讶:“做~做生意?”
      女子:“咱这里这日子我早就看透了,出去到工厂里打工还不是回来找个对象,一辈子都是打工滴。”
      小儿子又低了头:“我没有做过生意。”
      女子忽的又咯咯一笑,说道:“看把你吓滴,我就一说,你有没有本事娶我,还两说哩。”
      小儿子也笑起来,说道:“你屋里不嫌弃我屋里了,我就能成。”
      女子脸一红,傲娇的扭了两扭,说了句:“瓜怂。”
      小儿子顿时不知道怎么办好,憋了半天,说道:“咱们回吧,等一会吃饭哩。”
      女子也不说话,转身朝老张家的方向走去,小儿子见状,赶紧也跟了上去。
      到了家,一进院子,女子直接向坐人的窑洞里去,小儿子则慢下步子来,走了两步最终朝做饭的窑洞里去。
      女子一进窑洞,她姑姑先发问:“到哪里转去来?”
      女子笑着说道:“到门口沟畔里走了一会。”
      女子她妈跟着问道:“叫你穿暖和些,大冬天滴,沟畔里冷的,你今穿滴少滴。”
      女子撒娇似的说道:“谁说滴,一点也不冷。”
      女子她大招了招手说道:“过来坐到这来。”示意女子坐到他跟前的沙发上去。
      媒人这时打着哈哈又说道:“娃娃年轻火气大,关键今都心热着哩。”
      女子姑姑听了,笑着冲老张说道:“你今请下这媒人,可会说话滴很哩。”
      老张不知道说啥,正窘迫,队长婆娘走了进来。
      【作者题外话】:《811109+乡镇十年》的故事太有时代沧桑感,一个个极具历史性和可读性的事例,既真实又颠覆你的三观。本书没有噱头,不大开脑洞,却用寻常的故事让你看到乡土,读懂乡间。文中因方言缘故,音译字较多,个别错别字和语句问题因为是一手稿的原因请忽略。牛奶面包吃多了,品一品乡间的小杂粮才能更养人。推荐您收藏订阅《乡镇十年》,每日必读,天天向上!也欢迎与作者互动,评论必回!

第51章 彩礼(七)[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