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方出发的旅客,长途跋涉朝圣者、牦牛群、穿红袍的和尚和被木材、煤油、饮料压弯了腰的赤足夏尔巴人。
      实际上进山的路程中并不是渺无人迹的,这里还有夏尔巴人的一个小村子。
      这个小村子确实非常小,李潇粗略一算,把存放牲畜的棚子也加起来,所有建筑物不过几十个。
      住着一些年纪很小和年纪很大的夏尔巴人。
      看着几个只有六七岁的小孩,穿着有些破旧的棉袄在雪地上奔跑嬉戏。
      李潇不禁倒吸了一口凉气,这难道就是珠穆朗玛峰最为青睐的民族的真正实力吗?
      在别人需要小心翼翼一步一挪的情况下。
      几岁的孩子就已经能在雪地上健步如飞。
      前往大本营的路上,景色非常的绚丽。
      小径引导着他们穿过成片的落叶松、矮矮的白禅树、松树和杜鹃等植物,雷鸣的瀑布、迷人的奇石和涓涓的溪流。
      温度开始慢慢降低,白雪覆盖的面积越来越大。
      那些裸露在外的岩石,已经被完全覆盖。
      到了这个时候,李潇他们已经有了足够的觉悟:终于进入珠穆朗玛峰的范围了!
      一路上两位导游给李潇这个门外汉讲解了非常多的知识要点。
      不能大声的呼叫,不能做剧烈的运动,不能大口大口的喝水。
      出现头晕的情况立刻吸氧,出现身体发热立刻裹上毛毯靠近火堆。
      不能长时间脱掉护目镜,不然可能会存在雪盲症的风险。
      各种各样的知识,非常的详细,毕竟对方隶属于专业的公司。
      而李潇也不是他们家的第1个客人,公司早有成套的标准流程,应对不同情况的客人。
      7公里的路程换做平地,可能普通人只需要一个小时就能走完。
      但是,三个身强体壮的成年男性,却花了足足四个半小时。
      这主要原因是这7公里,只是两点之间的直线距离,然而这两点之间高度落差却足足有最近500米。
      其中的路况,也非常的恶劣。
      当然,其实队伍的前进速度可以更快。
      昨天的交流中两位导游也知道了李潇的职业。
      不过格尔木并没有因此掉以轻心。
      身体强壮的客人,他见过不少,比李潇更加专业的职业运动员,他也接待过。
      这些人的身体素质并不会比李潇这位专业消防员有任何逊色。
      但是那并不会让他格外开恩,毕竟这里可是海拔高达5千米的高原。
      环境可是和平地完全不一样。
      一些人在平原地区健步如飞的国家运动员,来到这里也只能像是普通人一样缓步前进。
      因为在珠峰上第1条不能违背的铁律,就是不能剧烈运动。
      一旦剧烈运动之后,出现的后果很可能产生连锁反应,比如最基础的高原肺病,或者高原脑缺氧。
      珠峰大本营上虽然有常住的医疗点,但上面的医疗条件只能说差强人意。
      治疗普通的外伤和高原反应还要凑合。
      但是想要应对这种身体系统出现严重病症的情况,就显得有些有心无力了。
      这个情况可要比在火车上出现问题还要严重。
      毕竟在火车上出现问题,只要一两个小时就能到达下一个目的地。
      下了火车就能找到专业的医疗团队进行去治疗。
      但是如果在5000多米的大本营里,出了问题想要寻找救助,那可就千难万难了。
      即便有钱愿意耗费巨资,找当地的夏尔巴人用人力花费几个小时把病人用人力运送下来,送到唯一拥有车辆的大本营停车场。
      接着还要花费几个小时才能送到最近的医院。
      有人可能会问为什么要花几个小时送到最近的医院,不能就近治疗吗?
      就近治疗当然可以。
      但是最近的只有乡镇的卫生站。
      你没看错是卫生站,而且是情况比较恶劣的只服务于只几百人的小卫生站。
      最多也就只能挂一点吊瓶,甚至连手术都没办法进行。
      毕竟,珠穆朗玛峰下面的人口可不多,大部分都是过来这边游玩的旅客。
      距离这边最近的城市,都要几个小时的车程。

420.珠穆朗玛,巨大车场[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