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二百一十七章 冀州之事[2/2页]

我在三国教书那些年 夏侯龙城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人家能想不到?不过……,真有想法,还是得说,万一是有用,说不定能得赏。”
      话唠新兵又缠着伍长问,怎么叫有想法就能得赏。
      伍长耐着性子,解释了战兵营练兵的时候,多自个儿琢磨阵法,有一二建言,就给百夫长提,百夫长再提给将军,真有用,真能有赏。
      义军这个规定,太新奇了,简直闻所未闻。
      能想出怎么用绳子把背囊绑的更牢靠,这也能得赏?就这么简简单单,绑个绳子,就有一斤肉?
      而在伍长的回答中,就是这样。
      话唠新兵心思活泛开了,决定以后多长个心眼,琢磨琢磨有啥能得赏的地方。
      话唠新兵,难免最后把话题扯到军师上了。
      “军师啊……就是站在将军身边,那个半大孩子。”
      伍长随口回答。
      新兵愣了,他怀疑自己听错了。
      “就那么高一点,那个小娃?”新兵极不礼貌的用手比了枕头那么宽一点的距离,意思说就那么高一点的孩子,竟然是军师。
      伍长瞪了新兵一眼,“怎地?”
      “没怎地……”话唠看出伍长不耐烦了,不再问了。
      义军的军师,是个小孩儿,真是奇事。
      李孟羲把弟弟送回睡觉,他把弟弟哄睡了,给弟弟掖好被子,他自己并没有睡,坐在车边,借着车把上插着的火把,在刻竹简。
      今日,所得依然颇多,可堪一记之处,比比皆是。
      其一,择降兵之时,应派遣伍长什长。
      其二,可使降兵自选其伍。
      其三,降兵新入营,伍长什长并全什之人可与之畅谈,以为交心之举。
      于是,招降细则,可简记为,【什伍】,【自选】,【交心】三策。
      依然是外人看起来不明所以,只有李孟羲能看懂是什么意思的三个词。
      简略的连语法都不顾了,说是天书也不为过了。
      李孟羲刚把字刻完,见有三束亮光从远而来。
      三个举着火把的人,李孟羲看身形像是刘备关羽和另外一个谁。
      朝这里来,肯定是找自己的,李孟羲心想。
      怕吵醒了弟弟,李孟羲于是抽出车把上的火把,主动朝刘备三人走去。
      两下在半路碰面。
      “孟羲,还未睡?”刘备看着衣裳整齐的李孟羲,有些歉意。
      这么小小的年纪,却要常常深夜来打搅他。
      “我还未睡。”李孟羲看了一眼一起来的降将王路,“王路将军也来了,是有何事?”
      “事关黄巾。
      孟羲,你早些日子为我军定策,我军一路直扑长社,必多有仗打。
      可是孟羲,现下贼首张角,或许尚在冀州境内,我军当真要弃张角,而去远道征讨颖川黄巾?”
      刘备此来,是来问计,关乎义军大的战略方向,刘备拿不定主意,且于情于理,都得来和李孟羲商量。
      ———
      前面章节,忘记张角是在冀州了。
      所以后面章节补救,拐回去……

第二百一十七章 冀州之事[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