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sp;普林斯顿大学礼堂,汇集了来自全世界上百名顶尖数学家,而今天的主角就是许晓。
“莫尔,听说这个人来自中国”迈克尔看了看旁边坐着的人,随意的问了问。
“没错,好像是一位中国人,这不得不说真的让我大吃一惊”
似乎大家都有点不敢相信,这是一位来自中国的数学家,大家都有一种思维定势,中国产生不了数学家。
“你也来了!我记得你不是研究代数几何体系的吗?似乎这个猜想与你的研究方向不同?”
“我来看一看”
在主角没有上场之前,下面的数学家们也是相互交谈着,但他们话题的中心都是围绕着许晓这个中国人。
当许晓上台时,整个大礼堂鸦雀无声,有些数学家没有见过许晓,还不知道许晓竟然是那般的儿童。
安静过后,礼堂又是一阵骚动。
终于安静下来了,许晓有点紧张,虽然他非常的有信心,但是在上百人的眼睛的压迫下,他没来得及腿软。
看见研究所的人微笑的看着他,许晓吸了一口气,开始进行他的报告。
任何人对他的证明有任何的疑问都可以提出来,若是许晓不能够自圆其说,则这次证明失败。
“请问你这第15步是怎么得出来的?”
“哦,这里,我是用了……”许晓也用英语流利的回答道。
“我认为你这里有问题,从来没有人用过这样的方式”
“先生,我就是第一个人,没有人告诉我不能,这里……”
“……”
一人对战群雄,丝毫不弱于对方,一问一答,整个报告时间长达近八个小时,大家都顾不上吃饭,就是电视剧里面说的全程无尿点。
最终,没有一个人再提出问题,时间就好像这样静止了,在场的所有人都被许晓折服。
一个人站了起来,鼓起了掌,二个人鼓起了掌,三个人,四个人,越来越多人的不吝啬于自己的赞美,整个大礼堂充满了掌声,这个时间持续了足足有30秒。
许晓见此弯腰深深地鞠了一个躬。
许大茂,娄晓娥激动的快要哭了下来,使命的拍手鼓掌,在场记者也在将这个见证历史的时刻如实记录下来。
如果仔细看的话,还能看见中科院数学研究所的绝大多数人眼睛红了。
今年是1966年,菲尔茨奖每4年举行一次,而今年就是第四年。
许晓的成功,意味着这一次的菲尔茨奖必定手到擒来,这是开辟历史的一次,是创造历史的一次。
要说实话,许晓带来的轰动是1+1>2,一个是许晓的成绩的确斐人,另外一个就是许晓的年龄,一个五十岁的数学家与一个七岁的数学贵子,这笔账是谁都会算的,这带来的效果也就不一样。
北京时间晚上12点,全国各地,有不少人没有睡觉,一个个蹲在收音机旁。
“各位听众,大家晚上好,这里是北京广播电视台,据赴美记者报道,我国数学家许晓已成功证明哥德巴赫猜想,这是一个划时代的……”
听到这个消息,一声声兴奋的怒吼,在晚上的时候显得尤为突出,不过现在没有人会在意这个。
第三十三章 万众瞩目[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