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一百二十一章 破军之曲[1/2页]

从原始时代走来 西北香很香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制作指挥战斗的鼓,首先就是要确定鼓的鼓身。
      现在没有锯子,也没有金属器,要想精确地切割木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所以庄遥选择了制作陶鼓。
      用陶器烧制鼓身,虽然小了一点,但是指挥一百多人的军队,声音足够了。
      烧制鼓身的任务,自然落在了能工巧匠洛土的身上。
      洛土看到了庄遥所画的示意图,表示这个实在是太简单了,直接带着手下,动手做了起来。
      而庄遥,则亲自炮制牛皮,做成鼓膜。
      牛是比较难以猎杀的食草动物之一,部落很少选择去找野牛群的麻烦。
      所以部落的牛皮还是比较珍贵的。
      在制作了皮甲之后,只剩下了一张比较大的水牛皮。
      不过这张水牛皮十分完整,上面没有任何的破洞,是最适合做鼓皮的了。
      首先庄遥将牛皮进行了裁切,把边边角角都去掉,剩下了一大块四方形。
      再将这块牛皮扔进了滚烫的开水之中煮上一段时间。
      等到牛皮煮上大约半个时辰之后,再将牛皮捞出,放在装满冷水的桶里。
      这样,就完成了烫皮的过程。
      烫皮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方便祛除牛毛。
      皮子烫好之后,用小石刀,将表皮带着牛毛反复刮,直到将所有的牛毛都刮干净。
      鼓膜上的毛清理干净后,就开始处理上面厚厚的脂肪。
      此时的牛皮内侧,有一层厚厚的白色沉淀物,清理起来十分的困难。
      而在牛皮的表皮,则是一层黑色的污垢。
      将脂肪和黑色污垢一边用石刀刮,一边用水清洗,直到牛皮露出本身的颜色。
      这样,鼓膜基本就完成了。
      处理好鼓膜之后,庄遥去看了洛土的进度。
      洛土一口气做了好几个鼓身,有大有小。
      最引人瞩目的,是放在地上的一个大鼓。
      这个鼓的腰部,向外凸出,看起来是一个大肚子。
      此鼓的造型,就是后世最常见的粗腰筒形鼓。
      一个口开着,另外一个口则是封死的。
      腰部有凸出的弧线,像是一个大肚子一般。
      鼓身阴干之后,就被放入陶窑当中。
      等待了一夜的时间,洛土终于开窑了。
      此时的陶窑,已经改进了好几次,效率更高,速度更快。
      同时也增加了不少文明值。
      鼓身出来之后,洛土将其抬了出来。
      等到鼓身温度降下来,就到了庄遥的表演时刻了。
      这面大鼓的鼓身上,还制造了一圈小钩,是用来固定牛皮的。
      接下来,就是裁剪鼓膜了。
      裁剪鼓膜时,先用一根细麻绳系着一块黑炭,另外一头拴着一根小棍子。
      将小棍子放在牛皮的中央,用黑炭画出一个大圆形。
      再用锋利的石刀,一点点的将牛皮裁切成为圆形。
      这个圆形,比鼓口要大的多。
      裁切完成后,将裁好的鼓膜蒙在了鼓口,死死地拉住。
      然后在鼓膜上用黑炭做了几个标记。
      在这些标记上打下小孔,穿上麻绳。
      最后,将鼓膜覆盖在鼓口,绷得紧紧的。
      拉近麻绳,系在鼓身的钩子之上。
      最后,用一根细麻绳,再沿着已经绷紧的鼓口,将鼓膜死死的捆住。
      这样,一面陶鼓就做好了。
      为了方便敲击,庄遥还在陶鼓上绑了三根树杈,树杈的地步都是一样高,作为鼓的三条腿。
      这样,鼓就被抬得有人的一半高了。
      庄遥将鼓抬到了训练场的中央,然后拿出了准备已久的鼓槌——两根胳膊粗的木头。
第一百二十一章 破军之曲[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