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0100章 活字印刷神术[2/2页]

大唐男保姆 孝孝公子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额会是你之前的一年的收入!”
      “此话当真?”
      “当真!已经有我的股份了,我自然是要尽心竭力去做好它的。我还想着用赚来的利钱买房置地,娶老婆生娃娃呢。”
      李十三听闻痛快地哈哈大笑。
      心痛的阴霾一散而去。
      倪土也是遵守诺言,在此地留了三日,潜心改造印刷机器,改进造纸术,调制活字印刷术。
      纸的发明源于汉代,当发展至唐宋时,全国纸厂林立,造纸技术可说达到极致,此时纸的加工技术也有很大的进步,因此赋予了纸新的面貌及新的生命。
      但比起前生用惯了的工业纸张来,眼前的纸张狗屁不是。
      倪土考察一番不少的造纸工坊,发现
      古纸都是用手工抄制的,当滤水的竹帘伸入搅散了的纸浆溶液中,捞起纸来时,纸张的纤维彼此纵横交错,纸面既不平整又不光滑。
      不但粗糙的纤维可见,还极易渗透墨汁。
      施墨时墨汁会很快地晕散开来,并不适合各种书写、绘画及印刷等不同的用途。
      若是不小心被水打湿了,用不了多时便会成为一团浆糊。
      味道也不好,一股闷闷的腐败气,再加上酸臭腐败的墨汁味道,简直是臭气逼人。
      怪不得古人形容读书人叫酸臭酸臭呢。
      为了给满是小洞洞的纸张变得平滑,匠人们用填粉、加胶、施蜡等方法来弥补这些缺失,同时为了要增加纸的美观,又有了染色、洒金、印花等加工措施,使得纸的艺术气氛更为浓厚。
      但造价也相应地昂贵起来。
      也就是达官贵人能用得起。
      普通读书人仍旧用粗糙纸张。
      在李十三的乡下老家。
      倪土开辟出几个隐蔽的院子来,将造纸工艺从最开始的源头进行改良。
      摒弃了很多错误做法,添加了不少的精细化工艺。
      “走!咱们去看看新造的工事。”倪土高兴地一挥手,带着李十三赶往新搭建的工坊。
      跨门进去,映入眼帘的是一个新修筑的大池塘。池塘较浅,却被平均分割为了八个小池塘。
      “这就是斩竹漂塘工序,将新嫩的竹子斩断,放入池塘,浸泡一百日以上,利用天然微生物分解并洗去竹子之青皮。”
      “何为微生物?”李十三不解地问到。
      倪土突然觉得头大了,该如何解释呢?这时,倪土瞥见了旁侧还有一棵柿子树,树上还悬挂着一个干掉的柿饼。柿饼被乌鸦啄开了,露出了里面的干肉。而在开口处却长着一些白色的霉。
      倪土一指那柿饼,说到:“柿子发霉,靠的便是微生物。若是没有微生物,柿子就会一直保持原样,鲜艳无比。”
      李十三虽然一时不解,但还是略微懂得了一些。
      “这些新奇名称,少郎都是从哪儿学来的?”李十三这么一问,倪土有些愣神了。
      “我啊,经常看书,而且看得很杂。而且非常喜欢看百工之手记,慢慢地就让脑袋灵光了,什么千奇百怪的东西都出来了。”
      “哦?读书就是好啊!”
      “是啊!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
      李十三闻听此言大喜,“哎呀,少郎真是出口成章啊!好一个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说得恰如其分呢!”

第0100章 活字印刷神术[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