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才流行起来的,整个人类社会,从古至今,都在进行着残酷的内卷。
甚至于生命之所以为生命,也是天生就带着内卷基因。
强过别人,基因才能传承下去,失败者则永远消失在历史的洪流里。
一只鹿跑不过狮子,它的基因从此断绝。
一只鹿如果它的所有后代都被吃了,它的基因也依旧会断绝。
从古至今,灭绝了无数种动物,都仅仅是在竞争里落败,输给了同类或者别的物种。
把时间的刻度放大一点,一亿年前还是亲兄弟,它们的后代如果存活,差别会比狮子和鬣狗还要大,而如今的鬣狗和狮子,已经是生态圈的生死仇敌。
所以即便是同类,也不过只是相互之间的竞争者。
放在五十年前,一名高中生就可以算是高才生,是社会上的香饽饽。
现在的高中生和文盲无异。
未来的日子里,本科生也只算义务教育,想要在一堆人里面脱颖而出,就要读硕、读博……
内卷的行为永远不会停止,社会一定会淘汰不符合标准的劣等人类,想要不被淘汰,就必须要爬出来,卷死所有人,才能获得最终胜利。
正因为抱着这样的信念,俞洋平才能站在更高的地方,去审视这样的电影。
故事里的人可悲吗?
都是一些可悲的人啊。
《盲井》里无论是外出打工的16岁少年,被坏人害死的农民工,又或者为了金钱害人的坏蛋,失足女……
《盲山》里面愚昧无知的村民,被卖过来,终生只能生活在大山里的妇女……
贫穷,是他们的原罪。
这也是《我不是药神》为什么大卖的原因了。
除了主角的转变,前面略显轻快的叙事风格,电影也给这样的悲剧找到了答案。
病人们的确可怜,医药公司4万一瓶的正版药确实贵了,说他们吃人血馒头也没有任何问题。
只是,没有人研发药品,这个群体就应该死,这就是淘汰机制的残酷性。
当然,病人们的做法也没有问题,人总是想活着,只要有生机,哪怕触碰底线也在所不惜。
有关部门也没有错,破坏规矩的后果,会让更多无辜的人受到伤害,所以规律本身,是用来保护大多数人的。
药贩子张长林也没错,即便他一开始卖假药,也是病人们贪图小便宜在前,他只是利用了这个群体的弱点。只是他破坏了规律,就应该受到执法机关的惩罚。
错的是什么?
是贫穷。
“我发觉这个世界上只有一种病,那就是穷病。”
一个社会终归不能满足所有人,只要还存在差异,这样的事情就不可避免会发生。
所以俞洋平算是看淡了,何必奋力拯救那些终将堕入地狱的人呢?
地狱里终究是要住人的,不是这个人,就是那个人。
想要从地狱里爬出来,至少这个人值得去救。
而他要做的事情,就是避免自己堕入地狱,并且将企图让他去地狱的人……
一脚踹进去。
212章 刻在基因里的内卷[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