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的话。
正如他所想的那样,这部电影缝合了多部尚未在这个世界出现的作品,以至于《以父之名》上映的这一年,并没有掀起太大波澜。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发现这部作品远比想象中还要伟大。
之后出现的无数文艺作品,电影、漫画、电视剧,都受到其深刻影响。
譬如电影想描写亲情,就无法回避《以父之名》,它对于父子之间从隔阂到和解,描述得太好了。
以至于一旦出现亲情相关,没有隔阂,观众们就会大骂:
【狗屁编剧会不会写啊,你的家庭一辈子都不吵架的?】
【经典都摆在前面了,抄作业都不会抄,我只能说呵呵。】
【这导演着实不行,谁想看你一家其乐融融啊?老爸什么的,难道不是最讨厌的人吗?】
如果电影出现情感隔阂,观众们又会叫嚷:
【果然不出所料,只要写亲情,就绕不开那部《以父之名》啊。】
【话说这部电影影响力这么大的吗?抱歉我还没看过。】
【影响力大到爆好吧,不客气的说,《以父之名》里的经典桥段,即便放到今天都不过时。】
【呜呜!看这电影还不如重温《以父之名》,我欠这部作品一张电影票啊!】
【我们都欠《以父之名》一张电影票啊!】
除了让人深刻的父子亲情,电影里的儿子想从父亲遗物追寻父亲的过往,也被好几部作品引用。
还有电影的隐藏细节,也被越来越多作品借用,就像是给作品进行套娃一样,越来越厚。
你以为我写的是父子亲情?
不,我开篇就描述了父子之间不可调和的关系,连父亲的离世都不痛不痒。
你以为我写的是原生家庭对青少年成长带来的灾难?
不,我写的就是父子亲情,父亲经过无数次轮回,不惜让父子之间渐行渐远,也要让儿子长大成人的感人亲情故事。
你以为我真的在写父子亲情?
不,假的,都是假的。我写的是:即便人生并没有那么如意,即便活着也是痛苦,一个人终归要学会与这个世界达成和解。
不过,这些都已经是后话了。
按照俞洋平思路,他只是把几个有意思的桥段缝合起来,他一个写剧本的,懂个屁的《以父之名》啊。
“你写剧本的时候,真的这么想的吗?”
“嗯?我想什么了?”
“怀揣着对青少年的关爱,希望每一个人都能健康成长,让他们的青春没有阴影。”
“我能是这种圣母婊?想多了,青少年就是我的钱库而已。没钱了我就写点他们爱看的大赚一笔。我跟你说啊,小孩子的钱最好骗了哈哈哈!”
“诶?”
俞洋平的光辉形象崩塌了。
“再说了,我可是进化论的坚定拥护者。物种淘汰无时无刻不在进行,废物父母就只能生出废物子女。低质量人类就该被社会淘汰,高质量人类才能开枝散叶,子孙满堂!”
“所以这就是你的发言稿?”
“怎么可能!我最关注青少年的成长想问题了!”
203章 影响[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