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35章 访贤才意外惊喜[1/2页]

汉末边将 羞刀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众人又是一阵推杯换盏后,气氛更加热烈起来,曹震此时出言道:“适才郗虑师兄提及在场诸位都已有诗赋问世,然某作为大儒弟子,并无作出只言片语却是不该。
      某虽早已投笔从戎,然师傅教诲却是片刻不敢或忘,旦有闲暇亦是手不释卷。既然师兄提起,某便赋诗一首《从军行》,一书胸臆,请诸位师长及师兄弟品鉴!”
      只见曹震端着酒水抿了一口开始吟道:
      “少小赴国难,抵死戍边关。
      朝饮寒霜露,夜伴积雪眠。
      浑身几浴血,兵甲皆已残。
      枪挑单于帐,马踏鲜卑山。
      横推三千里,频频捷报传。
      回师中原日,百姓尽欢颜。”
      曹震吟罢将酒水一饮而尽,对众人道:
      “朝廷边事糜烂战争频发,某自从军以来忙于征战,闲暇时间亦是极少,课业却是有些荒废了。如今只能平铺直述赋诗一首,贻笑大方,让诸位见笑了!”
      郑玄点点头道:
      “尚可,定国不必过谦。汝长于经义策论而短于诗赋,某亦未曾想到汝能做出如此诗句!好!很好!”
      说完转头对宾客席中的一人说道:
      “此诗便由幼安品评一番如何?”
      曹震知道此幼安便是管宁管幼安,乃是汉末著名的饱学之士。其人性情淡泊高雅,不喜做官,只是专心做学问,乃是真正的隐士高人。此时其还年轻,仅二十几许,已是名满天下之大才了。
      只见管宁冲郑玄拱了拱手道:
      “那宁便当仁不让了,不当之处,还请诸位海涵!以宁观之,定国此诗虽是平铺直述,却胜在真实自然且大气磅礴。
      前段写出了少年从军报国,舍生忘死戍守边关,受尽风餐露宿之苦,却无半句怨言,夜间依然在积雪中安眠!此段真实的展现了大汉边军将士为保家卫国,其意坚定,不畏艰难。
      中段则写出了战场厮杀的残酷,浑身几次浴血,兵甲已拼杀至残破不堪,最终大败鲜卑,后两句枪挑单于帐,马踏鲜卑山更是豪情万丈,让人热血沸腾。鲜卑山乃是鲜卑祖地,定国乃是想彻底剿灭鲜卑,让大汉再无后顾之忧啊!此等情怀着实使人钦佩!
      最后一段更是为大汉开疆拓土,横推至三千里以外,且战无不胜、捷报频传,等征战结束回中原时,百姓便可高枕无忧、安居乐业。此段更是大气磅礴,气势非凡。
      整诗即有大军征战之铁血,亦有心系百姓之温情!实乃是难得的佳作。此乃宁一家之言,诸位先生见笑了!”
      在场众人纷纷点头,直言管宁点评的恰如其分,皆是深有同感!
      郑玄点点头道:
      “此诗虽好,幼安却是夸的太过矣!哈哈哈哈哈哈!”
      言罢竟忍不住开怀大笑!可见其对曹震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众人又是一阵推杯换盏之后,只见师兄国渊国子尼脸色一正,开口道:
      “定国,汝之武功已是众人皆知,无需置疑。汝于渔阳之匠人亦可强国、士农工商各司其职之宏论,师兄与师傅亦是尽知!汝能不视匠人技艺为奇淫技巧,亦能讲出士农工商并重方为治国之正途此等宏论,师傅亦是大为赞赏。
      汝如今亦是身居两千石之高位,骑都尉、辽东行太守事,我且问汝,汝打算如何治理辽东?请师弟试言之!”
      曹震知道此刻才是真正的考验来临,国渊自幼便跟随师傅一起学习生活,其之考验亦是师傅之考验,不得不小心用对了。思虑片刻便道:
      “某治辽东,必定先以大军铁血梳理辽东乱象,驱除侵占大汉故土之异族部落,维护辽东安宁。
      以民为本,鼓励垦荒屯田,鼓励当地渔盐药材等商业发展,如此可使辽东稳定富足,自然会吸引更多百姓前往居住。
      同时大兴教育,但凡辽东之民必须说汉话,识汉字、穿汉家服饰、崇尚汉家文化礼仪,鼓励汉胡通婚。如此三代以后,其自身亦难辨胡汉之分,必都为汉人矣!”
      对外则使用铁血手段各个击破,肃清辽东附近乌桓、鲜卑异族,以战养战,掠其民集中垦荒屯田,逐步蚕食异族生存空间。此消彼长之下,异族将再不是大汉对手,届时可起大军一鼓作气灭之,大汉便再无边事祸乱之忧矣!
      听完曹震之言国渊点了点头,低头沉思。此时孙乾开口道:
      “定国,乌桓以内附大汉,如若加以征伐,恐引起大汉境内其余内附异族恐慌,引起大乱,此事朝廷未必允许。”
      曹震冷哼道:
      “降而复叛皆反复小人尔!且不服王化,不听管教、拥兵自重,如此如何算的归附!非我族类其心必异,若是纵容其发展,将来必为大汉祸患。
      只有尽收其兵,驱其民以屯田,汉胡混居,鼓励通婚,不断推动民族融合,方可长治久安!”
      在场众人尽皆为曹震的言行而震惊了,从一开始的孝敬师长,亲近师兄弟,对诸位先生彬彬有礼。再到宽恕郗虑显出其有仁慈之心。又有对处理异族问题的狠辣果决及长远的眼光。一个有情有义,杀伐果断、目光长远,深具智慧的形象展现而出。
      此时又有一人出言道:
      “某陈宫陈公台,见过曹都尉!都尉之勇武,人尽皆知,只是对都尉的用兵之道颇为好奇,敢问都尉,如何用兵?”
      曹震听闻此言内心大喜,陈宫其人绝对是汉末最顶级的谋士之一。可惜识人不明,跟随了吕布此等短视反复之人,一身才华尽数被埋没。即便如此最后也不忍背弃,慷慨赴死!可以说陈宫是历史上最冤屈致死的顶级谋士之一。
      曹震连忙上前客气的一礼:
      “公台先生过誉了,某用兵从无一定之规。正所谓兵无常势,水无常形,某喜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因人制宜,以正合、以奇胜,随机应变、避实而击虚,因敌而致胜。故此兵法运用之妙,存乎于一心也。”
      陈宫听罢沉思片刻,点头赞道:
      “曹都尉用兵,已得兵法精髓矣!宫深感钦佩。
      曹震忙道:“先生谬赞了,还望先生此后日日提点,批评指正!”
      陈宫一愣,见到曹震如此打蛇随棍上,还日日提点,那岂不是要跟随其去军中?这是要赖上自己了,不禁哈哈大笑起来!
      此时又见一位满面耿直刚毅,

第35章 访贤才意外惊喜[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