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县大牢里,于正被一阵慌乱的脚步声吵醒,当他抬眼往外面看时,却发现整天和他大眼瞪小眼,谁也不服谁的王竟直竟然站在牢门前看着他。
“看什么看,信不信我活劈了你?”
“哈哈哈,你没有这样的机会了。这样吧,等你被押解出长安时,我送你一把关公刀,看你如何劈我!”
于正的眉头皱成了个川字,他不明白对方怎会如此说,难道他父亲那老王八蛋告诉了他什么秘密?
“是吗?那咱们就这样说定了。”
双方的眼睛都喷出了火。这可是双方都想要对方命的人。
“说定就……来了,哈哈哈。”王竟直话还没说完,又一阵慌乱的脚步声,由远及近向着这边而来。
杨毅自从那天被于正用那药酒整过之后,他便很少来这里看过于正了,哪怕在别处见到于正也要绕道走。可今天他却来了,还是匆匆往于正的牢房而来。
于正一脸疑惑,他不明白这货在干啥,可没多久他就明白了。只见牢头将锁打开,带着他往外面而去。
他被直接带到了衙门公堂上,而坐在公堂中间的是三个中年人,坐在中间的于正不认识,但坐在两边的一个是高士廉,另一个是李道宗。
于正心里一惊,难道是三司会审?
三司会审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审判制度,由三个中央司法机关的主官或副官为主审。此制度源于战国时期,当时是由太尉、司空、司徒三位法官同时审判,史书称为三法司。
而唐朝是以刑部尚书、御史大夫、大理寺少卿为三司使,作为审判重大案件的主官。如果是三司会审,中间那个中年人极有可能是大理寺的某位官员,而唐朝的大理寺,就是这时候的最高终审法院。
于正环目四顾,只见在那三人的面前有一张矮几,矮几的桌上有一桶令牌、一块惊堂木、一叠写着字的纸。大堂左边有两张矮桌子,那里坐着两个书吏,桌子上有纸墨笔砚,那两个人正看着于正,等待着于正说话,他们方便记录。两边各站着十名不良人,他们一只手握住刀柄,另一只手?K在腰上,双脚微微叉开,站得笔直。
中间那官员一拍惊堂木,怒喝道:“犯人姓甚名谁?,为何不跪?”
于正还没反应过来,便被人从后面踹了一脚,他双膝猛的跪在地上,痛得他呲牙咧嘴。于正怒了,一咬牙就想站起来时,后面又飞来两条棍子打在他腿上,令他不得不再次跪了下去。
惊堂木再次想起,中间那官员说道:“现在升堂,本官为大理寺少卿孙伏伽,左边这位是刑部尚书任城王李道宗,右边这位是御史大夫许国公高士廉,犯人可听好了?”
虽然于正还是眼睁睁地打量着周围,但他心里却呐喊: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状元孙伏伽,终于是见到真人了。
孙伏伽大怒,喝斥:“犯人于正,你竟敢藐视公堂,你可知罪?”
于正嘴角抽了抽,双眼盯着孙伏伽:“草民无罪!”
&
第150章 三司会审[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