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71章 自以为是[1/2页]

大明:从建文四年开始 张六阳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朱棣本身就只是暂时不想让秦锋和陈瑛起了冲突,只要维持了表面的和平,至于他们私下里有什么明争暗斗,朱棣并不介意。
      相反,臣子们有些明争暗斗,反倒还是他所喜闻乐见的。
      臣子们相互联合,互相掩护,蒙蔽的只会是他这个皇帝。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臣子们只有互相较劲,掌控起来才会更加容易。
      因而,秦锋在袁永年之事的所为,朱棣只充当了旁观者。
      只不过身为九五之尊,朱棣的所作所为时刻都会因传递着某种信号,让臣民子弟自行胡乱猜测,并因此付诸于行动。
      就像朱棣因仅仅只是袒护了陈瑛,却让与此事没太大关系的朱高煦兴奋异常。
      他在知晓了朱棣提前出手解决袁永年,安抚秦锋消了与陈瑛的赌注之后,第一时间寻到了丘福那里。
      与朱高煦较好的武将是不少,但朱高煦与丘福的关系最要好,也最信任丘福,有什么事情都会首先与丘福商量。
      如此好事,当然要首先与丘福分享了。
      朱高熙一脸兴冲冲进门,不用邀请,直接一屁股坐下,端起咕咚咕咚灌下了一大杯。
      丘福在朱高煦喝茶的时候,便开口问道:“殿下这是碰到了什么好事?”
      朱高煦既过来了,那肯定是没打算藏着掖着的,更何况他也不是一个善于隐藏心思的人。
      放下茶杯后,便当即回道:“我觉着父皇还是挺中意我的。”
      丘福这些武将在靖难中与朱高煦同生共死,是建立起了深厚友谊不假,但更多还有朱高煦亲近他们这些武将。
      权衡利益,只有朱高煦做了储君,他们这些武将的利益才能最大化。
      利益捆绑之下,他们只能尽可能扶持朱高煦当上储君。
      听朱高煦出言,丘福来了兴趣,言情一俩,开口问道:“怎么见锝?”
      朱高煦酝酿一番,还故意卖了个关子,说出了前因后果。
      单凭这事就断定朱棣中意朱高煦,未免有些牵强。
      丘福沉寂片刻,缓了片刻,开口道:“不是说陛下知道殿下与陈瑛有瓜葛了吗?”
      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更何况是朱高煦本就在朱棣所关注的范围之内。
      朱棣那次在知晓朱高煦私下请陈瑛和纪纲吃饭之事后,隔了些时日寻了个合适的机会,还在此事还曾敲打过朱高煦。
      当时,朱高煦为此事没少担心。
      毕竟傻子都能看出来,他所做的这些事情是为储君做准备的。
      而朱棣这样的人,肯定是最不喜欢有人在他后面搞小动作了。
      后来朱棣一直没有所行动,朱高煦提心吊胆,至始至终心中都压着一块大石头。
      现在知晓了此事,总算是松了一口气。
      “所以啊,父皇知道陈瑛与我的瓜葛,却还要尽力护着陈瑛,若非中意我,又怎会做了这些?”
      虽有些牵强,但不得不说还是有些道理的。
      丘福沉默片刻,微微点头道:“若这样说的话,岂不是说陛下距立储君的时间不远了?”
      其实这是肯定的,朱棣都已经即位两年时间了。
      即便朱棣当今龙精虎猛,还正值壮年,但储君乃国之根本,不宜长时间空虚。
      最关键的是,储君一日不立,就容易引起招致夺嫡之争。
      后朝的的九龙夺嫡可是间接拉跨了康熙朝的经济的,若非雍正的励精图治,可不会有后面乾隆盛世的。
      朱高煦连连点头,丘福则出言叮嘱,道:“尽管如此,殿下仍还当小心,不可随便妄动,免得惹陛下的不快。”
      武将开疆拓土,文臣治理天下。
      走到目前这一步,他们武将的作用已在逐渐消退了。
      储君之争上,他们所占据的优势本就很小了,朱高煦若再做出不快之事,指挥让他们所存在的优势更少。
      朱高煦摆摆手,干劲十足,踌躇满志道:“丘叔不必太过杞人忧天,父皇本就是好争斗之人,自也喜欢敢争敢斗之人,父皇铺了这样的局,说不准就是期待有人出手呢,错过了这个机会在父皇那里或许就少了分量了,丘说不用操心此事了,我过来就是与丘叔分享一下好消息,之后的事情我去想办法吧。”
      丘福的沉稳,在朱高煦眼里变成了畏手畏脚。
      既然丘福如此不堪大用,朱高煦也没必要非得用丘福了。
      现在的朱高煦满怀豪情,已做好大干一场的准备了,任何人都拦不住他了。
      丘福跟着朱棣身边的时间也不短了,对朱棣的了解绝对要比朱高煦多很多的。
   

第71章 自以为是[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