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还是不超过两万字吧……
      权万纪和韦彤在一旁谈笑,时间已不早,才子们作出了很多诗,其中不乏好诗。
      “上元已过欲收灯,城郭游人一倍增。陌上红尘霏似雾,云间明月冷如冰。谁言世上驱驰客,老作庵中寂定僧。漏水半消灯火冷,长空无滓色澄澄。”
      权万纪拿着素纸将纸上的诗低声诵读一遍,赞道:“这首诗好啊,先写热闹的景象,然后再引出后面冷清的世间,可见此子才华横溢,好好好。”
      权万纪感觉这首诗写的非常不错,一连说了三个好。
      得到权万纪如此夸奖,韦彤也好奇地将纸拿过来:“让我看看是何人能得万纪兄如此夸奖。”
      韦彤细细看后,不得不承认,作诗确实不错,但是诗中有种悲凉的感觉,按理来说,这里的才子们都是出于人生中意气风发的少年时刻,怎么能有人作出这般悲凉的诗呢?
      “万纪兄啊,”韦彤拿着素纸给权万纪看:“你觉得在座能做出这般悲凉的诗的人是什么样呢?”
      权万纪看着纸上,那是刚才自己拿给韦彤看的诗,竟然又被他问回来了。
      权万纪捋捋胡须才说道:“这又是明月又是老僧,可见其心虽悲凉,却还有一番凌云壮志,不甘心未来如此寂寞啊。”
      “只是想不到今天的诗会上还有这般人。”权万纪笑笑。
      现在大唐流行不糊名的科举制,觉得自己有才华、不甘心平

一万七千[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