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203章左右蛋都疼的皇太极[2/2页]

我在大明割韭菜 唐晓非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他此时在做什么?
      实际上,击败德格类之后,卢象升有两个选择:
      一、进驻锦州城,休养生息。
      二、去大凌河城和皇太极再打一场。
      但卢象升都没有选。
      他选择在原地扎营,让士兵休息,并且为战死的士兵收拾遗体,登基记录阵亡者。
      军心非常重要。
      张晨在他的《战争论》里这样写过:军心能将所有人凝聚在一起,发挥出最大的力量,凝聚军心是主帅的主要责任之一。
      所以说,打皇太极重不重要?
      重要。
      但此时,经历了一场打仗的天雄军,安抚军心,更加重要。
      打仗不是蛮干,也不是斗狠。
      战争是一个团体行为。
      将所有战死的士兵的名字记录在册,又让人将受伤的士兵都送到了锦州做疗养。
      此时的卢象升手下,还有差不多一万人不到。
      而对面的皇太极有3万精锐中的精锐。
      所以卢象升按兵不动。
      八月九日,卢象升接到了皇帝的密信。
      皇帝在信中写的比较简单:多扎军营。
      卢象升立刻就懂皇帝的意思了。
      于是,卢象升让人将军营扎得遍地都是,就是那种一望无际的。
      然后让人频繁出入营寨。
      为什么要这样做?
      当然是做给皇太极看的。
      就目前的局势,崇祯也给皇太极推算了几种可能性。
      一、当皇太极知道德格类溃败后,转身调兵来打卢象升。
      但他不知道卢象升的兵力情况,必然派探子探查,又因为卢象升击败了德格类,皇太极必然会谨慎行事。
      所以,要告诉皇太极,卢象升还有很多很多人。
      在建奴的心目中,明军的野战能力很差。
      现在明军突然打败了德格类,皇太极必然会认为明军是人多。
      这一点恰恰更能撞出样子来,让皇太极不敢轻举妄动。
      二、若是皇太极不来找卢象升的麻烦,他也不可能久久围住大凌河城,还是因为粮草的原因。
      如果是这样,皇太极可以在几天之内,对大凌河城发动总攻,以最大的力量来摧毁大凌河城,达到他的目的。
      但是这个方案风险太大,因为皇太极如果和袁崇焕死磕,就把坐收渔翁之利的机会给了卢象升。
      所以,其实现在局面是三方牵制的局面。
      皇太极只有一条路可以选,那就是立刻马上撤兵!
      所以,现在明军的机会来了。
      既然皇太极很大概率上会立刻撤兵,就是追击的最佳时机。
      若是能趁着一次战争把皇太极给抓住,那他张晨就是赚翻了。
      果然如崇祯所料,皇太极这几日派出大量的探子去天雄军的军营附近打探消息。
      送回给皇太极的消息都是,明军至少有三万之众。
      实际上连1万都不到了。
      皇太极接受到的情报是三万之众,若是单独对战这种数量的明军,他当然不担心,可是现在大凌河城还有个袁崇焕。
      如果他一去攻打卢象升,袁崇焕必然出城。
      到时候就被明军给前后夹击了。
      思前想后,皇太极终于决定不去找卢象升的麻烦了。
      但是,这么走又不甘心。
      接下来呢?
      皇太极想了另外一招。

第203章左右蛋都疼的皇太极[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