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146章大降价,赚爆了![2/2页]

我在大明割韭菜 唐晓非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目前的售价和出货量?一年下来,总收入能达到234万两。
      按照净利润率35%来算?最后净利润是82万两。
      要知道,这只是北京!
      商业模式最大的好处是什么?
      是可以复制!
      例如北京的玩转了?就可以去南京,去杭州、苏州、开封、武昌、荆州、成都这些地方去。
      不仅如此?真正的更大的作用其实是拉通产业链?增加就业。
      这里面是存在杠杆原理的。
      例如21世纪?有的国家,投入1亿元钱,收入出来的总产值可能是1000亿,因为投下去了1亿元,会带动餐饮业、制造业、服务业、种植业等等多项产业的增长。
      当然,大明朝还只是农业社会,至少北方是农业社会,不可能平均投下去1元就能撬动1000元的。
      但是,平均投下去1元,撬动10元的生产总值,那也相当牛逼了。
      例如原材料的种植,木头的砍伐需要斧头,就要成批找人买斧头。
      斧头店的需要铁器,就会去钢铁冶炼商那里批量购买钢铁,还要批量聘用人。
      有的工具制造商,就需要周围的餐饮酒楼给做饭吃,又需要粮食,粮商也有了更多的售卖渠道。
      农民的粮食也能加快速度流通。
      这就是凯恩斯经济理论里面的国家采取政策扩张经济需求,俗称国有企业。
      而这才只是一个切入点,因为真正的要做大国企,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的。
      目前,大明制造局才做到了从0到1,甚至1还没有完成。
      如果将北京城的市场全部打开,1就完成了。
      至于从1到n,那就是去别的城市去复制这套模式了。
      到时候从这边直接调度人才过去做规模组建,定目标,招人,扩大需求。
      等后面真的进入商业时代,可以下放地方官府,鼓励地方发展国有商社。
      当然,这些都是后话。
      眼下崇祯将大明制造局的基调定下来了,也就暂时按照这样来走了。
      所以,今年一整年,大明制造局还是以在顺天府扩张为主,不会迈出去。
      做任何事,最忌讳的就是根基不扎实,就急着浪。
      “曹化淳。”
      “臣在。”
      “这以后大明制造局的事情,你要多协助徐大人。”
      “遵命。”
      很显然,整个大明制造局是打算交给曹化淳来统一管理,而徐光启他们是负责生产端的。
      大明制造局还包括了乾元堂这种前端门店。
      而这绝对是一块肥差,肥差中的肥差。
      两天后,也就是正月初九,正在皇宫里算总账的崇祯,接到了一个好消息。
      什么好消息?
      爆炸了!
      香皂香水等物品一降价,就爆炸了!
      当然不是火药爆炸的那种,而是需求!
      排队!
      现在每天乾元堂门口的人都是满的,许多人甚至一大早去排队。
      崇祯心头舒了一口气,在这之前,他心中还是有点一点点担忧的。
      深怕500文也卖贵了,但现在看来,不贵啊!
      这钱是赚定了!
      这样的未来,才是一条可持续的道路啊!

第146章大降价,赚爆了![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