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136章军政之争[2/2页]

我在大明割韭菜 唐晓非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nbsp;   眼下的事就是,魏中云认为卢象升的仗打得很虚,因为看不到人头。
      既然看不到人头,那说明可能只是将叛军吓跑了。
      咱们的魏大人在文字方面的造诣是相当的高。
      他是这样形容的:既然看不到人头,很有可能叛军只是撤退,或者隐藏起来了,等冬天之后,会再出来作乱。至于某人谎报军情,怕是因为没有战绩,又觉得面子挂不过去。
      这话可是拿捏得死死的。
      没错啊!
      也存在这种可能啊!
      而你现在要去核实,肯定是无法核实的。
      既然无法核实的东西,怎么能随便奖赏呢。
      陛下,若是如此轻易赏,恐怕不能服众。
      不仅仅魏中云这么说,兵部一大堆的官员也举四只脚赞同。
      于是,这一份份奏疏就通过内阁呈递上来了。
      看完这些奏疏后的崇祯,闭着眼睛都知道,这丫的就是兵部和枢密院的一起军政权的斗争。
      自从皇帝在己巳之变中,趁机搞了一个独立于兵部之外的军政衙门,兵部那群官员就炸毛了。
      一个个像是被踩到尾巴的猫一样。
      反正左看枢密院不爽,右看也是不爽。
      最后呢,就是要搞你!
      而现在和枢密院一条绳子上的新军都立了功,这事肯定得拿出来反对无疑了。
      这是权力之争,这是旧派打压新派,这是利益之争。
      这背后仅仅是王洽、魏中云么?
      也绝非如此简单,恐怕还牵扯到了辽东军系了。
      为什么这么说呢?
      其实这种说法也不完全正确。
      这背后其实也有袁崇焕的一点点影子。
      别忘了,袁崇焕是兵部尚书头衔,和王洽是平起平坐的。
      而袁崇焕是属于文官,与辽东将领是属于两个体系。
      所以说这种说法也不完全正确。
      但是里面恐怕也确实有那么一些联系在。
      毕竟皇帝现在要搞个新军,大家总觉得不太对劲。
      尤其是皇帝把资源一个劲儿地给新军,就更让其他派系的人反感了。
      例如魏中云就提到,若是如此草率赏,宣府、蓟镇、大同等总兵恐怕都不服。
      看完所有奏疏后的崇祯得出了一个结论:他们不想让朕练新军,他们在害怕!
      规矩?
      呵呵,朕是个很守规矩的人。
      既然你们说按照规矩来,新军没得赏,那朕从今天开始改规矩!
      等改完规矩,再赏!
      第二天,崇祯就再次召见了孙承宗和李邦华。
      “你二人速速将新军的军规拟定出来,朕不要太详细的,先给朕一个大致的规矩,尤其是将按照人头论功行赏给朕撤掉!”
      “这……”李邦华立刻道,“陛下,这个若是撤掉了,恐怕不太好吧。”
      他也知道最近兵部拿这个再搞事情,但平心而论,这种方式在华夏已经用了很久了。
      “没什么不好的,军政处的人是干什么吃的,打仗的时候他们也要在战场上的,打仗完后,他们要去核实战场,要不然朕要他们干什么!”
      李邦华深吸了一口气道:“若此如此,便需要再军政法中再做完善。”
      “先给朕一个大致的,先将新军的赏银发下去。”
      孙承宗有些尴尬地说道:“陛下,毕大人说已经没钱了。”
      “无妨,朕掏钱先垫着,此事绝不能拖!”

第136章军政之争[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