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65章推官风波[2/2页]

我在大明割韭菜 唐晓非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br/>      知县派人去收的时候都有惯例。
      什么惯例?
      玩耗羡的小把戏,还有踢斛。
      什么是踢斛?
      就是用斛(古代的一种容器)装好粮食后,一个差役会踢一脚,落下来的粮食要么是耗羡,要么是加派的部分。
      这些差役的脚法,搁在后世,那是分分钟可以血洗欧洲豪门带领国足走向全世界的。
      从这一点看,大明朝的收税缺乏一些标准化,所以是有非常大的灰色收入的,这些灰色收入的第一支配权是在知县手里。
      为了升官,知县多报耗羡是非常正常的,收上来的一部分是要孝敬给上面的人的。
      这样等某个地方的知府有了空缺,就可以轮到他。
      京官是不参与收税的,但是他们从来都可以不动声色,拿到收税孝敬上来的钱。
      这是大明朝不成文的官场潜规则。
      所以,顺天府的知县一被杀空,所有人当然就激动起来了。
      甚至沸腾了好不好!
      最沸腾的当然就是咱们的内阁首辅周延儒了,这货本身就看不惯那帮东林伪君子。
      还有另一个看不惯东林伪君子的阴险狡诈之人。
      谁?
      温体仁。
      可温体仁最近刚刚离开京师去洛阳去找福王的小辫子了。
      周延儒这相当于是孤军奋战啊,这朝堂上,放眼望去,东林党还真不少。
      不行不行,得把王永光揪回来,好不容易一个不是东林党的大佬,现在怎么能装病!
      于是周延儒屁颠屁颠就跑到王永光府上,内阁首辅来了,王永光这个吏部尚书再牛逼,面子也得给一点吧。
      于是就见了一面。
      周延儒一看王永光这红光满面的,按照这状态,吃点药,一夜睡三个都没有问题,哪里像感了风寒一样!
      这分明就是躲起来避风头。
      周延儒道:“王大人,您不在,这朝堂可是要乱套的。”
      “周阁老言重了,某这身体实在不争气。”
      “王大人,您这样,恐怕天子会有想法。”
      “哦,周阁老还请明示。”
      周延儒心中不悦,王永光这是揣着明白装糊涂。
      而王永光心中也清楚得很,皇帝没那么多心思去管小小的知县是谁来上位,周延儒这是在故意威吓自己,让自己出去当东林党的口水。
      不去!坚决不去!
      周延儒又道:“王大人,您想一想,若是这顺天府的知县,都由成基命来任命了,政绩好,以东林人士的脾气,那自然是要吹嘘一番,若是龙颜大悦,是不是以后其他官员的任命也都可以让成基命来了呢?”
      你不得不说,能跑来做京官的,而且能混到枢府的,一个个都是人才。
      说话分分钟能说到人的痛点上。
      王永光的痛点是下面没人孝敬自己么?
      当然不是!
      吏部尚书,可是六部实际的老大,大明朝实际上的百官之首。
      很多吏部尚书是不愿意入阁的。
      你想想,四品以下的官员,吏部可以直接任命,四品以上的,吏部提交,内阁审批,皇帝拍板。
      而且每年对百官的考评,也是吏部来支持。
      王永光的痛点就在于担心丢了官职,好不容易熬到吏部尚书。
      但他实在太狡猾,不想和东林党正面起大冲突。
      可现在周延儒这么一说,他似乎又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

第65章推官风波[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