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朱半斤是高中同学,也是同一个市的老乡。
我们老家的地形狭长。
老/朱家在最东边,靠江城市比较近,我家在最西边,靠江城市很远。从我家到他家开车起码要一两个小时。
来到朱半斤家一看,发现他只请了三四个同学。
这倒是令我大吃一惊。
看来我在他心中的地位还挺高的啊。
不过,结婚是高兴的事情,多得请点人啊。
起码要把以前喝喜酒随出去的份子钱请回来嘛……
我们当地的习俗结婚都是摆三天的流水席。
第一天和第三天吃得稍微随便一点。
第二天是正席,吃得比较隆重。
而且会请当地歌舞团表演,锣鼓敲起来。
我们当地的歌舞团都是比较简陋的那种草台班子。
红白喜事都接。
唱婚礼,也唱葬礼。
坟头上蹦迪,并不是开玩笑。
当然了,大家都觉得白事也是喜事,欢快一点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大家会去点歌,点一首歌一两百块钱呢。
至于点歌的钱怎么分配,就看东家和表演班子怎么商量。
有的点歌的钱归东家。
有的归表演的班子。
有的是两家平分。
反正谁点了一首歌,就会在墙上的红纸上写上他的名字。
正所谓点歌墙!
排在墙的最上面,也算是有面子的事情。
谁点的歌最多,谁最有钱,谁就会请坐上席。
一般都是舅舅大伯之类的亲戚。
不过我们几个同学都是穷逼,都没有点歌。
我还打算上台给朱半斤献上一首。
我模仿张宇,可是一绝。
人称江城小张宇。
朱半斤家挺大。
家里有三层自建楼房。
有好几个房间。
我就住了下来,和老同学们斗地主,打打牌,玩玩手机,不亦乐乎。
现在正值夏天。
他家的后面有个小池塘。
我们当地很多农村自建房都有个小池塘,都是盖房子的时候挖出来的。
夏天正是钓龙虾的时候。
小时候我经常跟一群小朋友去钓龙虾。
钓龙虾不像钓鱼,很简单,一根杆子,一段细绳子,栓点东西就能钓。
有时候用蚯蚓。
有时候用猪皮,而且要用臭的猪皮,那样的效果才好。
有时候就用龙虾,把龙虾的尾巴剥掉,用龙虾肉钓龙虾。
有的人用青蛙来钓。
反正小龙虾这东西也不挑食,什么都吃。
上初中以后我就很少钓龙虾。主要是没什么机会,而且也觉得脏兮兮的。
小时候拿着黏黏的蠕动的蚯蚓不觉得,现在抓起黏糊糊软绵绵的无脊椎生物就觉得恶心。
人呢,越长大越矫情。
现在正好重温一下儿时的感觉。
我一边看着钩子,一边看着手机。
突然杆子被扯着往池塘里跑。
看来是一只
第499章 这个盆像古董[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