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1386章 开发西部[2/2页]

隆万盛世 平行空间来客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恼带来了舒适的鸦片,无论是从它能控制的疾病数量,还是从它能消除疾病的效率来看,没有一种药物有鸦片那样的价值。”
     “没有鸦片,医学将不过是个跛子”。
     这位医学大师因此,也获得“鸦片哲人”的雅号。
     实际上,后世中国也一直有传说古代有所谓的“万能药”,能包治一切病症的神药,很大概率就是这东西。
     其实就是麻痹神经,镇疼,和后世布洛芬一类特效药类似功效。
     若说真能治病,倒是不见得,但是确实让使用者感觉很好。
     毕竟,中国接触鸦片的历史很长,中医对此物的药效研究也较深。
     在西方,即便是科技大爆发以后,还得等上二百年才逐渐发觉此物的危害,而中国元朝时就有人发现了鸦片的毒性。
     而太医院在给京城达官显贵们用药时,多多少少都会加入此物,也就是让上位者一副药下去,感觉身体好了。
     这对于医生扬名,还是很重要的。
     不过还是那话,只要鸦片不是单独使用,而是和中药中和使用,毒性是能被控制的。
     魏广德此时手指轻敲茶几,这个结果其实并不算理想。
     不过此物来自海外,想要禁绝,大明除了自身外,还真没其他什么好办法。
     “此事,太医院可申请刑部,用死刑犯进行试毒,务必搞清楚阿片的危害。”
     禁绝不了,那就尽可能放大鸦片的毒害,然后朝廷对外进行宣传,从大明朝开始就让国民知道毒品的危害。
     魏广德终于还是下定决心,把对毒品的宣传提前四五百年先搞起来。
     到那个时候,国人尽知毒品危害,想来也不会有人会以身犯险触碰那东西。
     送走张太医,魏广德才有点明白,大明朝的市舶制度,多少还是有好处的。
     虽然国内已经有了阿片,但因为舶来品导致价格昂贵,害不到普通国人。
     “此物还必须进行专营,只能朝廷收购转入太医院才行。
     若是医馆需要此物治病,则需要申请,并详细记录用量,以此向太医院报备使用为妥。”
     魏广德此时回到书房中,把想到的情况用纸笺记录下来,作为自己的备忘录。
     等他回到后院,徐江兰又问起此事。
     毕竟魏广德太重视了,一直说那东西有毒,徐江兰能不好奇吗?
     于是,魏广德就挑着后世看到的戒毒片一通吹,反正把中毒之人的惨状有多惨添油加醋说的更惨,把夫人吓得不行。
     一个劲拍胸脯说幸好她不喜欢那味道,所以从未用过。
     还说后面还要和其他府邸夫人说起此事,免得她们也因此中毒云云。
     第二日,内阁召见了太医院院使和院判,将烟叶和阿片试毒的工作安排下去。
     其实今日一早,张太医就已经把情况和院使、院判,其他御医详细说清楚。
     在一些御医看来,魏阁老纯粹多事儿,鸦片有毒他们知道,哪需要内阁来说,还要详细研究其毒性。
     他们下药,能不考虑药品毒性吗?
     这点,从中医角度还真没问题。
     中药药材中许多都有毒性,需要医生细心调配,中和药性,这也是中医博大精深的原因。
     魏广德不懂,只知道鸦片是毒品,常人碰不得,却不知道医院里其实也有严格管控的药物存在。
     只不过,魏广德在大明朝就弄出这类严格管控的药物,特别是要大肆宣扬鸦片的毒害,自然也是免除了后世中国可能受到毒品侵袭之害。
     临了,魏广德还是说道:“给宫里贵人用药,尽量不要使用此物。”
     魏广德可不知道他和张居正的学生,就是小皇帝朱翊钧发明了“福寿膏”这个名字,要是知道,肯定会更加严厉的禁绝此物。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这是关于松江府的题本,正好大家都在,先看看在回去处理其他政务吧。”
     送走太医院医官,就在魏广德打算告辞回值房处理公务时,张居正叫住三人,拿出一份题本给他们看。
     “户部已经做好了?”
     关于在松江府开海,魏广德只是提出大框架,细节是户部和松江府协商,参考月港成例制定的。
     题本首先到了魏广德手里,就是一阵仔细翻阅。
     和他最早提出的意思相差不大,发船引百五十张,然后就是对于税制方面,全盘采用月港已有成例。
     看完题本,魏广德递给张四维,就和张居正小声商议起来。
     “和最初设想差不多,只要朝廷这边定下来,工部年后就开始兴建港口。”
     魏广德小声说道。
     “不能在松江府原有港口改吗?”
     张居正小声说道。
     “内外最好分开,免得有人浑水摸鱼。”
     魏广德想想就说道。
     古代中国水运发达,所以沿河往往设有大量港口。
     松江府内水道纵横,自然内河码头也是奇多。
     张居正之意,自然就是择一靠近大海的内河港口改造。
     其实,若是降成本角度考虑,不失为一个办法。
     不过魏广德可不会这么去想,把世界级大港框架打起来,慢慢发展就是了。
     他私底下给江治说过,新港码头得按照国内最大的码头营造。
     月港不过是小打小闹,松江府海港才是真正支撑大明手工业生产的支柱,通过这里把大明制造要贩卖到全球去。
     让西班牙人帮大明挖有金银,大明坐收渔利就好,殖民者的恶名就让西方人背好了。
     反正,这个恶名本来也是他们的。
     题本在张四维、申时行手里,他们其实更多还是关注船引分配。
     内阁早前对此也有争议,特别是魏广德要把船引分配一定数量给各布政使司。
     沿海的也就罢了,内陆省份玩什么大航海......
     不过都被魏广德以内陆也有各种产出的名义顶了回去,必须让他们知道,他们做出来的产品,在国内只能是微利,可一旦卖出去,可就是暴利。
     以此,提振内陆省份生产力发展。
     其实此时大明各省贫富差距已经很大了,若再不给内陆搭上海贸的契机,富裕起来,怕是明末山陕之乱还是避免不了。
     最起码,那地方旱了,当地人还可以制作手工制品卖钱换粮食。
     (本章完)
    喜欢。
  

第1386章 开发西部[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