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1149章 李成梁的决断[2/2页]

隆万盛世 平行空间来客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r/>     可当初魏阁老和他说清楚缅甸之事儿后,他按照以往在辽东时候的思维,自然是根本没把南面这边的战事当回事儿。
     可惜,到了西南以后才发现这里的地形复杂程度超过了他的想象,也和都督府军册上记载大有不同。
     这几天了解了缅甸这边战事特点,虽然自信可以指挥明军击败对手,但要想赢得漂亮,还不能有丝毫纰漏,可就有些麻烦了。
     最主要还是那些土司,他们的态度难以捉摸。
     以暴制暴,其实是最好的对策。
     对于摸不准脉络的土司,直接当成缅军奸细一并办了是最好的办法,可是朝廷那边却不好交代。
     掣肘太多了。
     “父亲,要不把咱们的对策修书一封送到京城,交到魏阁老手中。”
     李如松忽然提议道,他还记得当初父亲忽然回家告诉他可能要去西南打仗的时候,还一脸兴奋之色,说他们老李家被魏阁老看中了。
     好吧,那时候他们都把事儿想的简单了,才会如此以为。
     不过,在李如松心里还是留下了印象,那就是父亲说的,魏阁老很器重他。
     魏广德,是朝中年轻的权贵,但是实力也非同小可。
     李如松在京城呆了不短的时间,自然对他的过往知之甚详。
     “爹,你想啊,魏阁老器重你,只要咱们把计划告诉魏阁老,他能够认同爹爹你的计划,就算朝中有人拿此事攻讦父亲,朝中自然有魏阁老帮忙说话,照应一二。
     说白了,咱们也不是一味防守,只要挺过那段时间,待时机成熟就可以出兵包围缅军,活捉莽应龙。
     其实爹爹担心的,不过就是在等待的这段时间突发变故,朝廷降罪下来。
     可只要朝中有人为爹爹说话,争取时间,则大事可成。”
     李如松把自己想法和盘托出,边说边觉得自己貌似很对,说话的语气不由的也洪亮起来。
     “魏阁老?”
     听了儿子的提议,李成梁沉默片刻,又迟疑道:‘你说把此事告诉魏阁老,他会听为父的吗?
     “爹爹只要把现今遭遇的困境毫无保留的和盘托出,京中素来盛传魏阁老懂兵事,通晓韬略,应该明白父亲的苦衷。
     只要他能在朝廷上为父亲说话,转圜一二,应该就成了。”
     李如松继续游说道,他觉得自己的想法没错。
     魏广德可是军户出身,自然对他们这些人有天然的好感,至少不会如同那些文官那般轻视他们。
     “可是,这事儿毕竟涉及兵事,是不是应该找兵部谭尚书?”
     在京中找强援,李如松的想法倒是提醒了李成梁。
     只不过,到底该着魏广德还是谭纶,甚至是京城其他的勋贵,李成梁一时有点拿不定主意。
     武将,大多都是投靠京城的勋贵。
     别看现在朝中文官得势,但是只有勋贵之家才算得上是百年豪门,他们在军中的影响力也是毋庸置疑的。
     文官确实侵夺了让他们不少的权利,可那又如何,谁不知道文官的富贵也就那几年。
     所以,虽然权利被削弱,但是文官里还真没几个人敢和勋贵叫板的。
     勋贵所谓的失去权利,其实只是在朝堂上的话语权,但是有皇帝在,他们依旧有说话的资格。
     而且,在勋贵和文官争斗的时候,皇帝一般都会选择站在勋贵一边,而绝对不会帮着文官说话。
     兵部的权利,看似掌握在文官手中,实际上却还是在勋贵那里。
     在外领兵的将官,更加亲近勋贵。
     文官,更多还是依靠兵备道控制军队的钱粮,间接对军队产生影响。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而勋贵其实也并非毫无作为,大明现在每年的军籍进士不少,其中大多和勋贵有牵扯,也不乏坐上高位之人。
     当初金吾左卫籍的李东阳做到首辅之位,现在内阁的首辅和次辅,其实都是军籍。
     “张居正。”
     没来由,李成梁又一下想到首辅。
     “我再想想。”
     李成梁开口说道。
     “爹,此事怕是耽搁不得。
     云南离京师可不近,要是孟养有变,这里必须给出对策。
     还是早做打算得好。”
     李如松急道。
     这事儿那里能拖的起,不尽早决定,他也会寝食不安的。
     “好,那你说写信,那写给谁?”
     李成梁看了眼儿子,开口问道。
     “那当然是魏阁老了,他主管兵部。”
     李如松不假思索说道。
     “魏阁老确实是个选择,可还有其他人呐。”
     李成梁淡淡开口,提醒道:“兵部谭纶,甚至内阁首辅张居正,他们懂兵事吗?
     应该都懂,谭纶掌兵的时间可不短。
     可他们不过是文官,几年、十几年后呢?
     朝中最稳当的,还是勋贵,如英国公、成国公他们,世袭罔替,历代皇帝对他们都是信任有加。
     你看看京营,还有皇城禁卫,就是几位国公轮流担任指挥就可见一斑。”
     “爹的意思是......”
     李如松也是聪明人,早年就被李成梁花费重金请了先生教导。
     虽然习文不是他的强项,但也不是大老粗。
     实际上,这个年代明军的将官,就没几个不读书的,也就是习文不成才会从军袭了武职。
     “魏阁老确实是最好的选择,但他手下已经有了马芳、俞大猷还有戚继光,为父投过去,只不过是锦上添花。”
     这,其实才是李成梁的盘算,锦上添花哪有雪中送炭强。
     谭纶,还是算了,只是兵部尚书,肯定无缘内阁。
     但是和魏广德相比,是不是张居正更有优势。
     李成梁举棋不定,不过李如松却看得明白。
     “爹,魏阁老可还有个首辅大人没有的优势,那就是他和魏国公府上,还有定国公那里的关系。
     爹靠向魏阁老,就算将来魏阁老致仕,离开朝堂,我们李家还可以借此搭上魏国公府和定国公府的大船。
     特别是我们现在到了南方,这南方还有谁的实力超过魏国公府的?
     不管是为了现在,还是我们李家的将来,靠向魏阁老那边,前途貌似更好。”
     李如松一下把他所想说了出来,而他的话也提醒了李成梁。
     “有道理。”
     略做思考,李成梁就不得不承认儿子的看法很对。
     “那还是给魏阁老写信吧。”
     李成梁做出了决断。
    喜欢。
  

第1149章 李成梁的决断[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