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事实上我需要自省,因为我之前所有的理论都建立在普世的价值观上,换句话说,十分的具有笼统性。”
      “但是对于神明的看法来说,哪怕仅仅是一个海蓝星,不同的地方态度也会完全不同。”
      “因为神学,本质上就是人类学。”
      “既然神明来自于人类,那么神明其实骨子里也会带着许多人类的态度。”
      “很简单的道理,我们可以用海蓝星之前的神话观念来举例子。”
      “哪怕是迷雾到来之前,除了极少数的国家之外,宗教的影响力依旧十分巨大。”
      “原因很简单,因为贫瘠。”
      “虔诚的程度是和经济基础相挂钩的,只有贫瘠的地方才会让宗教,或者说神学极为发达。”
      “因为这本质上就是一种对于现实的逃避,我不是嘲讽,因为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生命的过程中绝大多数的需求是不会被满足的。”
      “于是人们开始向往来生,开始忏悔自己的罪过。”
      “这无可厚非,因为这辈子都吃不饱饭,谁还不想下辈子好过一点。”
      “但是,据我所知,越富有,或者越高级的教徒,他的虔诚程度就会差许多。”
      “因为在这个程度上,神明就是一种维持他们日常开销的工具人。”
      “这会导致很多的后果,最基础的,便是逃避。”
      云泽挥了挥手。
      “我们可以参考一些神话例子,比如说在四五千年前,几乎世界上所有的地方都记载着一场大水,现代科学也开始怀疑那时候是不是产生了一场世界范围内的洪灾。”
      “不过我们不聊气象,只说神话故事。”
      “在西方的故事中,是他们的神明建造了一艘大船,让生命得以存续。”
      “但是在华夏的故事中,是我们的人民通过劳动,战胜了洪水。”
      “这便是最基础的不同,因为我们富庶,我们舍不得脚下的土地,我们知道如果逃避的话,外界也许还不如这里。”
      “所以我们不会选择逃避,这便是本质上的不同。”
      人性看着云泽。
      “这和神明困境有什么关系?”
      云泽笑了笑。
      “十分简单。”
      “因为在华夏,其实也没什么神明。”
      “我一直觉得,华夏是整个海蓝星唯一可以称之为文明的存在,而不是某个国家的存续。”
      “我们的神话体系,其实从根源里就记载的不是神明,而是人。”
      “先不提盘古开天地,虽然我也依旧觉得,这是对于混沌模型最初的构想。”
      “只按照时间的顺序而来。”
      “我们先从旧石器时代说起。”
      “首先,是天文学的记录。”
      “也许有人会说,旧石器时代还扯什么天文学?”
      云泽又笑笑。
      “但是真的存在。”
      “比如说,女娲补天。”
      “首先确定一点,华夏文明的发源地绝对是中原地带,所以我们可以把观测地点放到洛阳上。”
      “你们可以打开任意一个天文星象的软件,观察一下之前的天空和现在的天空有什么不同。”
     &

第541章 女娲补天[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