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131 章 科举那些事[1/2页]

贞观勋贵日常 米线大虾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罢了罢了,既然已经说到这了,朕也就和你们说说,今年的科举,所有的考题全由印书局来负责!”
      看着在场的众人神色有些不对,李青连忙补充道:
      “诸位大人不要误会哈,印书局只是负责印刷,出题还是和往年一样。”
      科举的出现才几十年,自然是在不断的完善,这次的木活字印刷,又是一次科举改革的契机。
      科举,受益者最大的就是皇帝和寒门,对魏晋以来以选举为主取士的察举制,是一种挑战和冲击。
      不得不说,隋朝虽然短短几十年,杨坚和杨广这父子二人却没少折腾,当然,好坏自有后人来分说,但李青觉得科举确实算是封建王朝突破性的进展。
      杨坚继位之后,废除九品中正制,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
      令“诸州岁贡三人”参加考试,合格者可以做官,隋炀帝杨广时,始建进士科,科举制形成。
      唐朝完美的继承和完善了科举制度。李二陛下更是增加了考试科科目,以进士、明经两科为主。
      现在的科举分常举、制举两种,所谓常举是指每年分科举行的科举,就像是高考,每年都有。
      制举是指由皇帝临时下诏举行的科举,打个比方来说,去年剑南道因为治理水患不当,被罢免了很多的官吏。
      上层的还好办,等着升官的大有人在,那下层的小官小吏呢,那就要靠制举了,可以算是临时加一场科举。
      由于常举和制举选拔人才的目的不同,因此在考试内容、考生来源、考试方法上有很大区别,而常举以其长期性、固定性的优点成为了科举中最重要的部分。
      常举的科目有:秀才、明经、进士、明法、明书、明算六种。
      李青比较喜欢现在的科举,对比明清时期的八股文...现在最起码也算是全科目人才考试了。
      秀才科出身授官最高,秀才上上等授正八品上,每降一等则递降,至中上等授从八品,明经科出身较秀才科降三等,进士、明法甲等授从九品上,乙等授从九品下。
      因为明法、明书、明算都是专门的考试,是选拔学习法令、文字、数学等方面的专门人才的科目。
      其中除明法出身者有可能做到高官外,明书、明算都不能高升,因此士子一般都不愿参加这几科的考试。
      科举的事情李二也没有多说,这里也不是谈论朝事的地方,随着一盘盘的肉菜丸子端上来,众人的注意力也开始转移到火锅的身上了。
      或许冬季和火锅是绝配,或许国人千百年来口味的一致性,火锅很容易就获得了大家的赞美,特别是这铜火锅。
      在唐朝,相较于铁器和陶瓦瓷器来说,铜器是比较珍贵的器皿,简单来奖就是更高大上一些。
      大丈夫生不五鼎食,死则五鼎烹耳。鼎,就是铜器的代表作了,能用来比作王业,王位,地位当然不低。
      

第131 章 科举那些事[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