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三百零七章:大举进攻[2/2页]

我家后门能到明末 数沙人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该如何?即便逃命,我又能往哪里去?天大地大,哪里有我的容身之所?”
      李定国喝多了,双手不停的捶打着桌面。
      他对张献忠的忠心是不容置疑的,可忠心不能保住性命啊。
      没有人愿意死。
      君让臣死,臣不得不死。
      这句话最大的原因,是因为臣子没有反制君王的手段。
      要是臣子有反制君王的手段,那就不一样了。
      如今的李定国,军权在孙可望的操纵之下,已经渐渐被剥离。
      要是再放任不管的发展下去,未来的结局,绝对不会太好。
      李定国对张献忠很忠心,但不是说明,就能心甘情愿的因为张献忠的一句话,从来去死。
      即便是死,也要死的有价值。
      死在战场上,死在敌人的弯刀下,死在敌人的火铳下,总要好过死在自己人的手中。
      书房中的气氛一下子沉闷下来,李定国心中悲凉,频频举杯。
      张春在一旁默默的看着,没有过多的说什么。
      看上去有些挑拨离间的嫌疑,世界上的事情不就是这样吗?
      时间缓缓流逝,外面下起了大雪,更显萧瑟。
      张春的目的达到了,激起了李定国心中怨气。
      只要加以引导,在往后的日子里,未必不能引到正途。
      ......
      一个详实的作战计划,最终由军参院制定出来。
      此次共计出兵三万人南下,最终拿下剩余的地方。
      将剩余地方拿下之后,这三万人并不会班师,将会囤兵在四川,准备攻略青藏高原。
      这是孙杰的决定,是以后的国策。
      青藏高原是世界屋脊,也是不可分割之一部分。
      因为地形和海拔原因,所以想要将这里拿下,要花费很大的功夫。
      朝中有很多官员,不能理解孙杰的这个举措。
      因为这个时代的青藏高原,几乎没有什么“价值”。
      可耕种的土地实在有限,养活不了多少人,对中原王朝来说,就是一个累赘。
      事实也确实如此。
      雪区兴盛的青稞糍粑,最主要的原因是气压太低,沸腾的水根本无法将食物煮熟,只能通过这种非常俭朴的手段,来加工主食。
      现在物产丰富,青稞糍粑里面加的奶,糖,盐等添加物。
      这个时代的雪区根本没有这些东西,自然不会有多好吃,仅仅果腹罢了。
      远在唐朝时,青藏高原的气候非常宜人,风调雨顺,养活了不少人,从而缔造出了让大唐最为头疼的一个势力——吐蕃。
      如今,这里几乎就是贫瘠的代名词,朝中的很多官员实在不知道孙杰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
      他们也只是不明白,但对孙杰的决定,还是无条件支持。
      青藏高原的地理位置实在太优越了,拿下了青藏高原,就能向印度用兵。
      加上海军的力量,控制整个印度不是什么问题。
      印度是一个好地方。
      孙杰对现代的三哥极为不齿,可依旧无法掩盖这个地方的重要性。
      在现代,印度是控制印度洋的桥头堡,是控制东方大国发展势头重要的组成部分。
      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备受毛子和漂亮国拉拢。
      如今的孙杰,实力强大到整个天下无敌,这个作用自然失效。
      可这并不代表印度没有作用。
      这个地方气候很好,盛产香料和粮食。
      随随便便搞几个产粮区,种植出来的粮食,就能供应整个大秦。
      更别说还盛产宝石黄金。
      这个地方富裕的厉害,从荷兰东印度公司开始到英国东印度公司,一直到二战结束后,在这几百年的时间里,殖民者掠夺了几百年,愣是没把这里的财富掏空。
      孙杰手中的力量比英、荷强大,自然不会放过这么一个风水宝地。
      拿下印度,往西就可以遥控中东,往南就可以染指大洋洲。
      这样一个风水宝地,不拿下就是罪过。
      ……
      张献忠还沉浸在自己的皇帝梦中,新年的鞭炮声,让他无法自拔。
      中华四年如期而至,长安城陷入了欢快的海洋。
      每逢春节,都是长安百姓最快乐的时候。
      穷苦的人最怕过年,富裕的人最喜欢过年。
      如今的长安城中,随随便便干点营生就能把自己养活,盼望着过年的人不在少数。
      过了年,三个整编军也出发了,由梁五统领。
      先下湖广,然后一路南下,再向西,攻打云贵川,一路到达青藏高原下面。
      东风还没有到来,北风依旧在呼啸,大雪还在飘洒。
      梁五坐着卡车,进入了河南区域。
      坐在车上的他,看着外面那飞逝而过的景色,一时之间有些恍惚。
      他忽然想到了自己当初遇见孙杰的那个时候。
      从那时起至今,已经过去了很多年,可那日的场景依旧历历在目,就像发生在昨天一样。
      如果没有遇见孙杰的话,说不定此时的他早就死在了哪个不知名的犄角旮旯里,又怎么可能会成为如今手握重兵的将军呢?
      即便他近几年也很少带兵作战了,但他的地位并没有因此而降低。
      他知道这次孙杰让他领兵出征,带有一种“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的想法。
      他的心里也非常明白,在孙杰制定的制度框架当中,一两个武将的缺失,对大局不会产生任何影响。
      天下的兵马全部都通过军参院来调动,在军队出发之前就已经制定好了详细的作战计划。
      那么多有才能的人制定出来的作战计划,将武将的个人误差或者说是个人错误降到了最低。
      加上电台的运用,前线发生的任何事情都能在最短的时间内传回总部。
      进一步避免作战计划的僵硬,从而让战争更加灵活。
      梁五心里也明白,即便这次没有自己,依靠着强大的武力,随便拉上去一个人也能打胜仗。
      他心里对孙杰的做法又多了很多感激。
      汽车不断的往前,来到了河南南边的襄阳。
      这里在很早之前就已经被拿下,虽然士兵们在这里并没有进行大规模的进攻,但这里确实已经成为孙杰的领土。
      三个整编军在这里进行了短暂的休整,然后兵分三路一路南下。
      他的行营就安置在襄阳城中,如今有了电台,将军们倒也不用亲临前线指挥。
      不管什么时候,指挥所永远都是重中之重。
      以目前的形势来看,根本没有任何人能够深入伏地前来偷袭。
      可这规章制度不能随便违反,早在很久之前,孙杰就制定了战场上的规章制度。
      作为孙杰最忠心的将领,他根本就不会有任何的想法。
      这三路整编军浩浩荡荡,如同天神之鞭一样以摧枯拉朽的姿态,将所有触及到的地方全部收复。
      然而,张献忠现在并不知道这一事情。
      此时的他,还在温柔乡当中,享受着温暖。
      但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一消息终于还是传到了他的耳中。
      这天,他在后宫当中呼呼大睡。
      昨天晚上的征战让他精疲力尽,腰肌酸软,头脑发昏。
      他要用白天的时间来恢复自己的体力。
      昨天晚上临睡之前喝了一碗参汤,但身体又不是铁打的,在这么久的酒色之下,也渐渐被掏空。
      一两杯人参汤根本不起任何作用。
      睡得正香之际,门外忽然响起了急促的敲门声。
      那是他的贴身太监,在门外焦急的大喊:“陛下,秦国公求见。”
      张献忠极其不满的睁开眼睛,非常疲倦的从床上坐起。
      他看着房门方向,问道:“有什么事情?这么火急火燎的?天塌不下来的,让他过来说话。”
      说完之后,张献忠又半坐在床上。
      将枕头放在自己的腰后,双手不停的揉捏着自己那酸软发疼的腰。

第三百零七章:大举进攻[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