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两百二十二章:海上的威胁徐徐而来[1/2页]

我家后门能到明末 数沙人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吃完饭,付完账,孙杰开车走了。
      摊主看着远去的汽车,脸上的笑容都快将眼睛挤没了。
      阵阵秋风起,长安城去要比往年更加繁荣。
      百姓,永远都是一个社会的繁荣的基石。
      只需要给予安宁、稳定,他们就会发挥出大量的能量。
      汽车停在了皇宫外,如今的这里,是一个巨大的广场。
      这个广场上五步一人,十步一岗,有着大量的士兵。
      这里是孙杰安危之地,禁止任何人接近。
      这么多年的征战,南方的那些士绅们对孙杰恨之入骨,他们跑到陕西刺杀孙杰的可能未尝没有。
      所以,孙传庭这些人,禁止任何不明身份的人接近皇宫。
      孙杰汽车刚刚来到这里时,就引起了周围士兵的注意。
      几个卫兵朝着孙杰走来,当他们看清楚驾驶室中的孙杰,忐忑的表情瞬间消失。
      “陛下!”
      一个士兵急忙朝着孙杰行礼。
      孙杰点了点头,道:“行了,你们忙你们的去吧,我自己进去就行!”
      话音落下,一脚油门,孙杰朝着皇宫而去。
      没多久,孙杰的车子停在了皇宫的停车厂中。
      皇宫里面就有停车场,是孙杰专门修建出来的地方。
      停好车子,回到了御书房。
      政事还是处理,当了皇帝,并不是说就能享受了。
      肩膀上的担子也更重了,要做的事也更多了。
      整个国家的前途,全都压在了孙杰一个人的身上,任何时候都不能松懈。
      外面的月亮挂在了天顶上,御书房中灯火通明。
      汤若望带着几个随从,走在长安城的街道上。
      他看着街道上面的这繁华景象,不断的叹着气。
      “差之甚远,差之甚远啊!”
      汤若望回忆着记忆中的祖国,不由的将其与之对比。
      可是,不管是国土面积,还是繁华盛景,都远远不如。
      长安城内城之中,不准有高大建筑,所有建筑都必须低于皇宫。
      这是千古以来的规矩,皇权社会,皇宫是这个国家的象征,更是这个国家的代表。
      在如今的长安城中,这一规矩也被继承下来。
      尽管孙杰在很早之前,就将这个说法废除了,但是城中的百姓们还是墨守成规,一直沿用了这个法子。
      内城就是之间的西安府城,如今,街道早已经被水泥路填补,城中的建筑也焕然一新。
      外城就是沿着以前的旧城,重新扩建的城池。
      面积很大,新建成的建筑,都使用水泥材料。
      如今城外,有大量的水泥厂,加上质量好以及价格便宜,如今的长安城建设,基本上都采用水泥作为建筑材料。
      宽阔的水泥路,蔓延向远方,高大的建筑拔地而起。
      外城甚至还出现了十几层的高大建筑,在这个是时代,乃是破天荒的存在。
      汤若望来到了外城,在城门口的摊贩处,要了一碗饭食。
      味道美味,价格实惠,吃的他心满意得。
      抹了抹嘴,长出了一口气,随后来到了一栋高大的建筑下。
      这是长安城最高大建筑,名叫摘星楼,总共十八层。
      要是没有意外的话,恐怕也是这个时代,最高大的人造建筑了。
      建筑早已经完工了,外面有能直接从一楼到顶楼的建筑,在正式投入使用前,城中百姓,可以通过外面的楼梯上到顶楼,感受长安城盛景。
      汤若望攀爬在外面的楼道上,一步又一步。
      年龄不小,但体力还好。
      带着随从,没花多长时间,就来到了顶楼。
      站在这里,可以俯瞰整个长安城。
      站在观景台的边沿,汤若望心中满是感慨。
      空气中的香味和欢声笑语,与他记忆中的腥臭街道形成鲜明对比。
      不由得让他怀疑,是否,这片土地真是上天眷顾之地。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惊恐天上人。”
      心中波澜四起,念出了李白的这首诗。
      “要是咱们的教堂,能有这么恢弘,那该多好啊!当欧罗巴的土地上,出现一座百米高大的建筑,以后,谁还敢对咱们不敬?!
      到了那个时候,四方来拜,异教徒将会彻底的臣服在咱们的脚下!”
      汤若望眼光四射,心中期盼不已。
      “唉!”
      重重的叹息又响起,他知道自己想的这些事,都是虚妄。
      在长安城这么长的时间里,很多地方他都不能去,有时候,甚至连基本的人身自由都没有。
      就算他知道这种建筑的建造方法,又如何传回去呢?
      在摘星楼待了不久,随后意兴阑珊的回到了居住地方。
      坐在昏暗房间中,汤若望取出几张白纸,鹅毛笔以及墨水,在上面写下《大秦帝国见闻录》这几个字。
      随后,重新在一张干净的纸上写下:
      “这是一个生命力旺盛的帝国,从他们第一代帝皇——黄帝建立政权至今,已经有四千年之后。
      经历过无数磨难,如今,在大秦皇帝的带领下,将会再次走向辉煌。
      听说这个皇帝对土地有着近乎固执的渴望,也不知道是福是祸......”
      西方世界的这些权贵们自然听不到汤若望的担心,他们还沉浸在大航海带来的巨大利润中。
      当西班牙、葡萄牙以及荷兰在海面上掠夺了无数财富之后,越来越多的国家,将目光放在了海面上。
      如今的海上霸主,是有着“海上马车夫”之称的荷兰。
      美洲的白银和东亚的香料,让荷兰的贵族们沉浸在美梦中。
      发达的银行业以及金融的萌芽,催生了无数眼睛猩红的贪婪商人。
      他们组建了各种各样的“公司”,把世界各地的财富,尽数往回席卷。
      不过,在遥远的东方,有几种东西让他们痴迷。
      丝绸、瓷器以及茶叶。
      这三大东西,是东西方贸易的重头戏。
      西方的贵族们穷苦了很长一段时间,当破落户般的土财主暴富之后,他们便想将从来没有享受过的东西,全部享受一遍,尤其是那些高贵且价值高昂的物品。
     &nb

第两百二十二章:海上的威胁徐徐而来[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