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两百零八章:绝其史,灭其文[2/2页]

我家后门能到明末 数沙人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p; 布和与满珠习礼从来没见过这种神奇的东西,站在车厢中,就像是两个好奇宝宝一样,东张西望。
      把着车厢的手还在不停的颤抖,身子也在哆嗦。
      “这铁马真厉害,跑了这么久,都没见休息!”
      布和一脸感慨的看着身下的汽车,啧啧称奇。
      似乎已经忘了现在已经身在敌营,还有心情欣赏沿路的美景以及身下的汽车。
      有些时候,不得不佩服这些草原人的性格。
      说记仇吧,也记仇。说不记吧,也不记。
      现在布和,已经将自己长子的事情抛之脑后。
      满珠习礼搀扶着车厢,缓慢的坐了下来。
      身为一个年轻人,还没他爹的胆子大。
      颤颤巍巍的缩在车厢中,大口的喘息。
      “这东西,太厉害了,太厉害了!”连连惊叹。
      身旁的那些士兵哈哈大笑起来。
      虽然说的有些难听,但世间最畅快的事中,看人出糗绝对位列其中。
      布和与满珠习礼当然能看到车上士兵,看向他们时的嘲笑。
      但他们并没有太多的在意,如果连这点讥讽都承受不了,那还投降干什么?
      事实上,随着不断的南下,他们两个人的眼睛也越来越不够用。
      从延绥镇到西安府的水泥路,在孙杰拿下延绥镇之后就着手开始修建,尽管现在还没有修通,但已经修了很远。
      还没有出黄土高原,汽车便已经走上了水泥路。
      这平坦的大道,是他们从来没有见过的。
      尤其是大道上那灰黑色的水泥,更是让他们连连惊叹。
      “这些都是什么东西?为什么会是这个样子?而且看上去还如此的平整,走在上面没有任何颠簸感觉,实在是太奇妙了!”
      布和趴在车厢边上,低着头看着大路。
      满珠习礼也是这个样子,一脸惊讶。
      当人没有了后顾之忧时,往往将目前所遇到的那些困难暂时希望。
      布和现在已经没有了后顾之忧,因为在他看来,只要投降了孙杰,那科尔沁就能保留一条生路。
      也没有什么太大的危机,心情自然会舒畅很多,也有心思去看这一路而来的奇怪见闻。
      “行了,你们两个也别这样了,等到了京兆府,你们才会知道,什么叫做世面!”
      押着他们的士兵统领,拍了拍布和的肩膀,一脸轻笑的说道。
      布和抬起头,看向士兵统领,笑了笑,又缩在了车厢中。
      从延绥镇到京兆府,距离算不上长,但也不短。
      虽然布和没有走过这条路,但此事的他,却觉得这条道路异常的短暂。
      没有经过几天,汽车便停在了京兆府的城门外。
      看着眼前的城池,布和的心里满是感慨。
      曾几何时,梦回中原。
      梦中金戈铁马,在中原大地上交织。
      梦醒之后,又是冰冷冷的现实。
      原本以为,这辈子会跟着皇太极入住中原,用胯下的马蹄丈量一遍祖宗走过的路。
      万万没有想到,当他踏上这个祖先曾经征服过的土地时,却是这样的场景。
      他的士兵很快带着他们进了城,安排在了驿馆当中。
      他们住进去不久,一个让他们意想不到的人,出现在他们面前。
      正是很早之前,就被孙杰俘虏的吴克善。
      和当初的吴克善相比,现在,他更瘦了,也更黑了,脸比之前小了一圈不止,肥胖的身体看上去也更加健硕。
      在京兆府这么长的时间当中,他的日子可不怎么好过。
      孙杰没有杀他,该做的活一样不少。
      在工地上充当下苦力的劳工,给人家搬砖,和水泥,挖坑填土。
      科尔沁大名鼎鼎的吴克善台吉,有时候都比不上路边的一条野狗。
      最起码野狗轻松自在。
      干得好没有奖励,干得差还会挨鞭子。
      刚开始那段时间,他可没少挨鞭子。
      时不时就会被工头拎出来,捆绑在木桩子上,狠狠的抽。
      他也是幸运,被孙杰俘虏之后很光棍的就投降了。
      甚至还非常主动地帮孙杰指认建奴当中的那些大官,若非如此,他早就被孙杰一刀砍了。
      驿馆大厅,父子三人静静的站在那里,六目相望。
      布和不停的揉着自己的眼睛,还以为现在在做梦。
      “阿布!”
      吴克善眼含热泪,他万万没有想到,今生今世还能再见到自己的父亲。
      “你,你是吴克善吗?”
      布和颤颤巍巍,一脸不相信。
      “是我,阿布,是我!”
      吴克善扑通一声,跪在了布和的面前。
      “阿布啊!”
      抱着布和的大腿,就开始痛哭。
      布和连忙将吴克善搀扶起来,一并流下了眼泪。
      这里的情况,很快便传到了孙杰那里。
      对于这种情况,孙杰自然能料到。
      也没有过分去管,暂时就由着他们。
      他们以后的生活可以预料,基本上和草原绝缘了。
      以后,只能生活在京兆府,只能像普通百姓一样过着平常的生活。
      今天早就安排好了处理方法,将草原部落的王公贵族和普通牧民隔离。
      其实,牧民基本上没有什么家国情怀,也没有什么部落荣辱。
      科尔沁当中的牧民,有很多都是从其他部落抢过来的,只要没有那些王公贵族的插手,这些牧民对孙杰也不会有什么仇视。
      草原上的规矩便是这样,谁手中的兵力强,谁就有权威。
      草原部落的那些王公贵族,顺从者生,安置在京兆府附近,给他们几亩薄田,以后安生过日子。
      要是逆反或者作乱,就提前去阎王爷那边报道。
      至于普通牧民,原地安置在边墙附近,采用明朝最开始的里甲制,一百户为一里,设置里长。
      里长军中懂鞑子话的军官充任,领五十兵,防患于未然。
      同时,每一里设置学堂,教授儒家文化。
      儒家文化好啊,教授给这些人最合适不过。
      至于教他们的老师,压根就不用愁。
      大明这么大,最不缺的就是读书人。
      孙杰现在还关押着大量俘虏来的士绅读书人,这些人刚好能够派上用场。
      让他们在草原上,磨练磨练嘴皮子。

第两百零八章:绝其史,灭其文[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