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一百一十七章:“大捷!”[2/2页]

我家后门能到明末 数沙人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商量的差不多了,外面的天也亮了。
      几人趁热打铁,开始分赃。
      房间一下子就热闹了,人人都扯着嗓子大喊,脸涨的通红,不愿意后退一步。
      要是把这劲用在建奴身上,大明朝也不至于沦落至此。
      “我英国公一脉少说三百颗人头!”
      张之极伸出三根手指,大声喊道。
      “我成国公一脉也是三百颗!”朱纯臣接话道。
      徐允祯也毫不退让,大喊道:“我定国公也是三百颗!”
      杨嗣昌急了,“不行,便宜全让你们占去了,我们兵部怎么办?
      别忘了,官军战力疲敝是众所周知的事,要想此事顺利,少不得上下打点。
      你们想要占大头我不管,只要能兜住不被陛下发现!”
      “说的是,别忘了。要不是我们把这事告诉你们,你们还想要建奴人头?在想屁吃!”
      陈新甲站了起来,毫不在乎眼前这几人比自己地位高,火力全开,破口大骂。
      在利益面前,哪怕是瘦弱的文人,也有“悍不畏死”的精神。
      “你以为光是你们文官要打点?勋贵一脉,上上下下都得打点,京营上下,都要照顾到位!”张之极扯着嗓子大喊。
      几人的争吵声吵醒了隔壁的赵大顶。
      他从坐了起来,听着隔壁传来的声音,一脸失望的摇着头。
      “都是些什么货色,这大明朝不落败才怪!”
      赵大顶懒得听他们瞎扯,带着随从出了客栈,在京城中转悠。
      这是他第二次来京城,之前崇祯召见孙杰时跟着来过一次。
      这里是内城,环境比外城好一些,但末日王朝,也好不到哪里去。
      没有什么好看的地方,也没有什么景色。
      北风萧瑟,冻得慌,转了没多久便回去了。
      回去没多久,张之极他们商量的也差不多了。
      分赃完成,接下来便是“捷报”了。
      先做好这些事,接下来就只是走个过场。
      几人坐在房间中,又开始新一轮的“磨合”。
      甚至还把和他们较好的那些人全都叫了过来,房间差点被撑爆。
      捷报文书写的漂亮,照顾到了方方面面的人。
      大体内容如下:“英国公、成国公和定国公率领京营人马北击建奴,杨嗣昌、陈新甲等为督军官吏。
      在通州遇敌,随与之野外浪战......在英国公、成国公、定国公、杨嗣昌、陈新甲等人的英明指挥下,和建奴打的难舍难分。后遇到陕西中路参将,双方互为支援,经过一番艰苦战斗,官军大获全胜,京营人马阵斩一千余,陕西中路参将阵斩一千余。
      其中,英国公部将阵斩两百三十余,猛夺奴酋儿子豪格大纛旗;定国公部将阵斩一百八十余,猛夺巩阿岱大纛旗;成国公部将阵斩一百三十余,猛夺吴拜大纛旗。
      兵部尚书杨嗣昌与兵部侍郎陈新甲英勇作战,率部阵斩一百余,其中,镇远侯顾肇迹阵斩十三人,西宁侯宋裕德阵斩十一人......”
      捷报林林总总,几乎将和这三大国公较好的侯伯爵都涉及到了。
      除了勋贵之外,京营中的军将也有“斩获”,兵部的官员也有“斩获”,和杨嗣昌关系好的那些官吏,哪怕没“上战场”,也有参赞之功。
      林林总总,照顾到了所有能照顾的人。
      让所有人过目之后,杨嗣昌进行了润色。
      至于孙杰那边,却没有细说,只是一笔带过。
      无非就是害怕越说越多露馅了。
      杨嗣昌的文笔确实没得说,在他的渲染之下,他们这些人,个个都是为国为民的好汉子,个个都是仗义死节的英勇之辈,就好像天神下凡一样,勇猛无敌!
      明末之肮脏,便是如此!
      所有的事情全都完成了,他们开始凑钱。
      把百姓往陕西运送这事周期太长,为了防止他们反悔,所以要交“保证金”。
      那就是先按照白银的价格,把所有的银子交上,等百姓运送到陕西之后,按照人头返还保证金。
      他们虽然不满,可无可奈何,这天下只有孙杰这一家有建奴人头,他们还能怎么办?忍着呗。
      他们的速度倒是厉害,五天的时间,便把银两凑够了。
      收到钱,孙杰也利索,差人把剩余的人头和大纛旗送了过去。
      这下子可就好看了。
      以张之极和杨嗣昌为首的勋贵、文官,纷纷上书崇祯,说要出城和建奴拼个你死我活。
      起初,崇祯还以为这些人傻了,便把他们的奏疏打了回去。
      京营是个什么样子?还出城浪战?
      遇上同规模的狗都不是对手,别说建奴了。
      可这些“老爷”们怎么会容忍“建奴在外肆虐”,于是连翻上书,“炮轰”崇祯。
      崇祯再次拒绝。
      这可难不倒他们这些人。
      一个个的拿出了一哭二闹三上吊的本事,死缠烂打,死磨硬泡。
      崇祯还真的被他们说动了,同意了他们的请求。
      那些还有良知且不知道真相的官吏,纷纷上书驳斥他们,可没有什么作用。
      几个正直的官吏在上书后的头天晚上,家里被人放了一把火,差点被烧死。
      打这之后,便没有人敢再多说了。
      ......
      这天天高云淡,万里无云,在这冬日里,是难得好天气。
      京营士兵在张之极他们的带领下,浩浩荡荡的出城了。
      为了彰显他们的武力,临走前,还特意把铠甲“翻新”了一遍。
      只是在棉布甲外面图了一层清漆,搁远处看,像回事,走近一瞧,才知道是驴屎蛋蛋外面光里面一泡糠。
      大军来到通州附近,原地扎营。
      为了避免被人发现,甚至还躲开了城池。
      就这么一连待了五六天,等吃光带来的粮食,便打道回府。
      为了防止露馅,甚至还人人带“彩”,身上的铠甲撕个稀巴烂,手中的刀往石头上敲,有些狠人,比如镇远侯顾肇迹,甚至还在自己的大腿上拉了一刀,以证明自己对敌勇猛。
      回去之前,英国公连派三波“捷报令兵”,背插大胜令旗,传捷京城。
      ......
      “捷报,捷报,我军大捷!阵斩建奴两千余,阵斩建奴两千余!”
      捷报令兵奔驰在京城的街道上,癫狂的声音在京城中不断响起。
      为了让捷报传遍整个京城,硬是绕远路在京城转了一大圈,才去兵部。
      三波捷报令兵让“大捷”的消息,传遍了京城。

第一百一十七章:“大捷!”[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