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九十三章:招降孙杰?[1/2页]

我家后门能到明末 数沙人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崇祯昏君,定然无法认清,届时,陛下出手,秦商何以逃跑?”
      范文程一副奴才样子,跪在皇太极的面前,极尽谄媚。
      声音在书房当中还没有消失,皇太极捏着下巴上的稀疏胡须。
      “倒是个好奴才,这个办法有多少可行性?如今正是我大清最为关键之际,可不能有疏忽!”
      皇太极看向范文程。
      “陛下尽管放心,当年使出离间之计杀掉袁崇焕,就足以证明崇祯是个昏君了。
      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当年是昏君,现在也是昏君,以后还是昏君!”
      范文程不停地向崇祯泼脏水。
      “所言不无道理,那应该派谁去?本事小了,事情办差。这可不是小事,得好好斟酌人选!”皇太极又坐了下来,看着跪在书房当中的范文程。
      皇太极倒是巴不得那些对头过去,可这现实吗?
      手段不是这样使的,明着让“天家血脉”送死,以后谁还服他?
      若是让有手段的亲信过去,皇太极还舍不得。
      女真人数少,个个都是“宝贝”,死一个都不值当。
      难道让这些女真老爷去吗?那怎么可能?
      那是陕西,是大明腹地。一招不慎,将会满盘皆输。
      这些老爷们都非常惜命,怎么可能会去呢?
      范文程也看出了皇太极的忧虑,不过他早已经有了人选。
      “陛下,不如让内秘书院大学士鲍承先去。
      这么多年,他屡立战功。当年在离间袁崇焕时,出力不少。
      心思缜密,能力出众,不如让他过去。”
      范文程语气平缓,说出了自己的推荐人选。
      这个鲍承先可不是无名小卒,尽管不如范文程、宁完我这种汉奸名声大,但也不可小觑。
      他是山西应州人,出身将门,世袭武职,万历时期,官至参将。
      万历四十八年,跟从总兵贺世贤、李秉诚守卫沈阳。
      后来努尔哈赤进攻沈阳、辽阳,鲍承先分兵出城驻守,不战而退,损失百余人,被俘数千人。
      次年,总兵贺世贤战死,沈、辽相继失守,鲍承先投降,后被皇太极授为内秘书院大学士,授为吏部右参议。
      鲍承先和范文程之间的区别,就是,一个是大汉奸,一个是二汉奸。
      当年,离间袁崇焕和崇祯,此人是主要推手之一,据说具体的计谋,尽出此人之手。
      是个心机深沉之人,
      “他,确定能担任此事?”
      皇太极皱起了眉头。
      这人他也非常看重,尽管不如范文程那般。
      跪在他面前的范文程,接着说道:“陛下,他能力出众,本事不小,肯定能把这事处理好!”
      “这样吧,这事情,就交给你去做吧。
      各种详细的条款,以及事情该如何做,全都交给你吧!”
      皇太极松了一口气。
      横竖不过一个汉人,成了最好,死了也就死了。
      这天下最不缺汉人。
      不过,面子上还是寒暄了一阵。
      “倒是个有本事的好奴才,若是此番计谋成功,朕当重赏之!”
      皇太极眯眼笑道,脸上的肥肉挤在一起,油光满面。
      有时候都不得不感慨,这些汉人确实要比他们厉害许多。
      想到这里,他忽然嘴角上扬,不免有些得意。
      这般厉害的人物,竟然在自己的手下做事,而且还以自己马首是瞻,想想都觉得痛快。
      若是能将秦商也一起弄过来,入住中原,再也不是梦。
      不由得看向南方,一阵神往。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凭什么你们能享受风花雪月,而我们就要在这苦寒之地吃雪?
      哼,明国,早晚灭了你!”
      脸色再次阴沉下来。
      ……
      走出皇宫,范文程便去了鲍承先那里。
      两天之后,鲍承先换上明人衣服,带着假发,骑着战马,带着几个随从,出了盛京城。
      古代也有假发,用真人的头发制作而成。
      最近这么多年,建奴一直刺探大明情报。
      有些时候,戴上假发要方便许多。
      鲍承先是一个五大三粗的汉子,不过尖嘴猴腮,一副奸猾模样。
      几天之后,到了张家口。
      这些晋商早就成了建奴的磕头虫,鲍承先到这里,他们只有听命的份,哪里还敢质疑?
      尽管不知道鲍承先为什么要去陕西,但他们还是听从了命令。
      随便伪造了一个身份,范永斗便决定亲自带着鲍承先去一趟陕西。
      无非就是想讨好,想以此来证明范家对建奴的作用。
      加上鲍承先本来就是山西人,想以此拉近距离。
      商队浩浩荡荡,从张家口一直往陕西而去。
      先去了一趟太原,在那里稍作休整,带上一些货物以做掩护,然后去了潼关。
      毕竟是在大明腹地,虽然上上下下都已经被晋商打点,但小心一些总没有错。
      过了潼关便是陕西,一路往西,进入了关中道。
      没走几天,便来到了西安府。
      马车行驶在城外的官道上,范永斗小心翼翼的坐在鲍承先的旁边。
      这人的履历,范永斗清楚,如果换到大明这边,相当于吏部侍郎这样一个职位。
      不免要加分不少,肯定要小心服侍。
      “秦商以前只是一个不入流的商帮,我们晋商从来不正眼看他。没想到一朝得了势,竟然有那么多的好东西。
      晋商的掌舵人是孙初文,他是太子太保孙丕扬的孙子,这人也有几分本事。
      前不久他女儿定亲了,嫁给了一个叫做孙杰的人,这个孙杰,是如今陕西中路参将。
      以前没有听说过这号人,也不知道从什么地方冒出来,但是能让孙初文这个老狐狸舍得扔出自己的女儿,来历肯定不小。
      听说,好像和流贼那边有什么关系,之前还和孙阎王打过一仗,至于到底是怎么回事,却不太清楚,这些也不过是流言,真真假假也让人弄不明白!
      对了,还有一茬,在如今陕西这地界上,官府都不如秦商了。孙传庭那仗打输了,现在灰溜溜的就像孙子一样。
      死了多少人不知道,估计损失不小!”
      范永斗坐在旁边,非常上心的说着秦商的各种事。
      孙杰成为陕西中路参将这事包不住,晋商一直都死死地盯着秦商,自然知道这事。
      不过,很多事情也只是浮于表面。更深

第九十三章:招降孙杰?[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