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当真!”李世民眉头一挑,掷地有声。
      此刻,百官被两人的吸引了全部注意力。
      他该不会想...让李世民退位吧?
      想到这,所有人都紧张了起来,甚至有人准备李泰一开口就反驳他。
      毕竟是当皇帝,怎么能这么干?
      “那儿臣...”李泰的声音拉的老长,将百官的的胃口掉的老长。
      李泰在百官面前,语速极快的说到:“儿臣想重订度量衡。”
      “不可!”
      “不...”
      言官下意识的反对,但随即反应了过来,意识到了李泰说的什么之后,眉头顿时紧皱,悬着的心放了下去。
      但随即有提了起来,重订度量衡?
      为什么会提这个东西?
      这又是什么新想法??
      百官觉得自己脑子有点跟不上。
      事实上,不仅百官跟不上,李世民也没跟上。
      李世民紧盯着李泰的脸,看见了一丝戏虐,和三分认真。
      一时间不知道李泰说的是真还是假。便开口问道。
      “为何要重订度量衡?”
      “先前军器监,儿臣言此地太过简陋。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儿臣猛然警觉,偌大一个军器监竟然连尺子都没有。”
      李泰缓缓的说到。
      本来他是想画图的,但发现军器监竟然没有一把尺子,这才换了马蹄直接印上去。
      “这与度量衡有何关系??”李世民皱着眉头,怎么难以将两件事给联系起来。
      李泰微笑着,缓缓的开口道:“
      有些事光凭纸上谈兵是不行的,而工匠则靠的是眼力。
      多少寸,多少尺,多少斤两,全凭眼力。
      十年出师,若是有一把尺子,是否可以一个月便出师?
      如此工匠是否更多呢?”
      李世民还没回答,兵部尚书李靖便笑着回答。
      “熟练工匠心中皆有一把尺子,制作绝不会差一丝半毫。
      唯有新手,会随身携有尺绳,用来度量。
      不过殿下所言,具体如何,臣也不知道。”
      尺子这东西李泰当然知道,只不过他要说的并不是这个,而是进制问题。
      唐代以前钱有铢,累等非十进制的货币单位,后面改成了钱,分,厘。
      但很多都没改,比如大小二制,一尺二寸为大尺,三小斗为大斗。
      三小两为一大两,同时十六两又为一斤。
      李泰点了点头道。
      “本王所言的不是工具,而是那繁杂混乱的大小二制,但本王其实是想该那度量衡,逢十进一。”
      “这...”李靖思考了一会,目光求助的看向了李世民。
      “可是这和度量衡有何关系呢?”李世民也很不解。
      “父皇,儿臣有一个题,羊肉一斤五十文,若是砍只剩下最后一点,称的羊肉一斤二大两二小两,那这么点肉应该卖多少钱?”
      啊...这...
      百官开始思考起来。
      十六进制,混合三进制,这真是有点难度,更重要的根本除不尽。
      用起来相当的麻烦,心算得算个半天,即不方便也及不好用,太混乱了。
      等了几秒钟,李泰开口道:“儿臣指的简陋并不是工具,而是这度量衡。
      一斤十六两,三小两为一大两。
      可谓是难算至极,若是和钱币一样改为逢十进一。
      那便可用上乘法歌,人人便能识数,在复杂一些,便能用上算盘了。”
      “确实是此等道理。”李世民心算了半天,稍有头绪便被李泰给打断了。
      乘法歌十春秋战国便有了,算盘在东汉就有了,甚至还有沙盘画横线的办法,但都只适用于十进制。
      除了十六进制,三进制,还有更多的进制,比如半步叫跬,七八尺为一仞,八尺为一寻,三十里为一舍。
      这是相当的恶心。
      “此事,还有待商议,不过此十进制的确是好用。”
      “谢父皇。”说罢,李泰仰头喝下了这樽酒。
      “嗯。”这个问题,李世民没怎么在意,虽然不理解但是还是顺着李泰答应了。
      “赏,田千亩,牛羊各百头...”
      李泰毕竟是亲王,受封只有田地农户,牛羊,名誉上能够的基本上到顶了。
      “诸位,畅饮!”
      一杯酒饮尽,李世民率先开始动筷之后。
      众人按照官位大小次序,才能动的筷子。
      “有菜有酒,陛下何不让人舞上一曲?”
      程咬金此事站出来活跃起了气氛:“正所谓秀色可餐呐!”
      “你个老程。”李世民摇了摇头,一个目光,顿时礼部的人心领神会。
      没过多久,一群歌伎便走了出来,在殿中翩翩起舞。
      文武百官开始了吹嘘聊天的场景。
      “殿下,你言你是看女子柔夷,指甲秀美,按是不信的。”
      程咬金瞪大眼睛,端着酒杯,审视着李泰。
      “是啊,是啊!俺也不信!”大黑脸的尉迟恭也凑了过来。
      “臣也不信。”秦琼也凑了过来。
      “不信算了...”李泰也没法解释。
      “那,老程我信了,不过殿下能否告诉我,看的是哪一家的女子?柔夷有多秀美??
      嘿嘿嘿~”
      程咬金一脸过来人的表情。
      李泰还没说话,尉迟恭便开口问道:“啊,该不会是青楼的女子吧?”
      “殿下可得注意身份呐!”说罢,程咬金一脸的痛惜,仿佛认定了李泰一斤去过了。
      都五十多的人了,竟像个孩子一样。
      “来给你介绍,这事我家的不孝子程处默,以后你要去,让他给你放风,这路他熟!”
      “...”李泰一脸蒙,这都是什么鬼啊。
      李泰连忙解释:“本王是正经人,才不会去呢。”
      “嘶,俺也是正经人,俺也没去过。”程处默递过一个秒懂的眼神。
      我是谁?
      我在哪?
      从哪蹦出青楼防风小弟的??
      李泰感觉整个人都不好了。
      和所有人不同,诸遂良整从袖子里掏出了纸笔,开始缓缓记载。
      贞观十四年,秋收之后,边军换马,百官商议,众臣无解,
      魏王扬言,给马穿鞋,百官皆笑之。
      魏王怒言,纸上空谈,皆不足为信,言知不如行。
      圣上认同其理,百官行至御马监。
      魏王亲躬,以纸印蹄,工匠造之,其形如钩,热火烙蹄,再使铁钉穿过,纹丝合缝,牢不可破。
      众人皆惊,圣上亲驾,见马蹄丝毫不损,大喜设宴。
      他想了想,还是不把太子造反和骑马这件事给记上,至于改度量衡,还有待商议。

第十四章 十进制度量衡[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