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4章 犯我大汉者,杀之[1/2页]

西蜀霸王 明庭探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263年深秋,魏军跑到绵竹城下,扯着嗓门大嚷道:“呔!城上的人听着,快快开城投降,如若不然,打破城池,鸡犬不留!”
      蜀国百姓人心惶惶,四散奔逃,生怕爹妈少给了两条腿!
      “汉军在哪?谁来救救我?”一个农村地主呐喊!
      “快跑吧!魏军抢粮食了!去成都躲躲!”一个豪强庄园开始逃跑了。
      成都北城门,刘谌长枪策马走在队伍最前面,身后跟着家将刘石,刘石举着一面旗帜,斗大一个“汉”字。
      真的要打仗了!真的要上战场了!
      刘谌心里一直都在哆嗦,说不害怕那是假的!
      三国乱世,汉帝国死了上千万人!
      现在是分崩离析的大汉天下,北方草原上异族虎视眈眈!中原曹魏篡汉而立,又被司马懿杀了曹家三千人!
      司马懿虽然死了!但司马昭还活着!
      司马昭更厉害!野心更大!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司马昭要想独霸天下,那就必须得发动一些战争。那第一个要先攻打谁好呢?
      司马昭想了想,要不就先攻打蜀国吧。蜀国的政治腐败,刘禅又昏庸无能,整体的局势就给人一种病恹恹的感觉,所以司马昭在解决魏帝曹髦时,就已经打算要将蜀国也一同吞并了。
      蜀国现在什么情况?刘谌止不住苦笑一声!
      此时只有姜维一个大将在苦心经营蜀汉的军队,像有能力的诸葛亮,以及接替诸葛亮的蒋琬、费?等大将都一个个的离世了,所以压在姜维身上的重任是十分艰巨的。
      姜维继承了自己师父北伐的事业,也正是因为北伐,士兵们常年征战难免会感到劳累和辛酸,以致于在战斗的时候都没有什么士气,于是这个仗就越打越败,蜀国在后期的实力本来就很不行了,在姜维的带领下,战斗力是一年不如一年。
      姜维在北伐的这几年里,不仅没有打过几场胜仗,反而还白白损失了很多的兵力。司马昭看准了这个时机,将兵力分为三路直击蜀国。
      这三路大军分别由邓艾、钟会和诸葛绪来带领。钟会为主力军进攻,而邓艾和诸葛绪则采取突袭的方式。
      国家要沦陷了!
      姜维此时知道了自己的实力不够,就退至剑阁一带进行防守。这是个很重要却也很好守的地段,所以钟会一时半会就与蜀军僵持住了。
      担任配角角色的邓艾分队就在这时起到了作用。邓艾也知道蜀军在剑阁死死的防守,于是他想从背后偷袭。他率领一支精兵部队从一条人迹罕至的小路中过,这条小路十分陡峭,在他们爬山涉水,遇河架桥,整整步行了七百里路后,来到了一条绝路上。
      这条绝路可以说一不小心就会一命呜呼,山高谷深,根本没有落脚的余地。邓艾率领的这支队伍已经很疲惫了,再看看身边携带的粮食都已经快见底了,士兵们这下没有什么力气再继续前行了,看着邓艾,希望他能发号施令说停止前进。
      邓艾堂堂一个大将,这种话当然不会从他的口中说出,他看了看疲惫的士兵们,捻起身上的毡毯将自己裹紧,然后从悬崖边上滚了下去。
      这个举动让士兵看得不得不佩服,既然头儿都不怕,那我们害怕什么呢?于是士兵们都效仿了邓艾的做法,再也没有人盼望着打道回府了。
      邓艾率领的这支奇兵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因为姜维只是死死的盯着眼前的敌人,却没有考虑到背后的安全。
      驻守在江油的军队更是防不胜防,看到突然杀过来的邓艾一伙人,心理防线都已经崩溃了,哪还会想到要立马拿装备来对付敌人呢?所以守将马邈立刻投降了!
      邓艾一直前进,杀到绵竹的时候便停了下来。因为看守这个城池的人是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邓艾还特意写信让诸葛瞻投降,结果诸葛瞻恼羞成怒,还顺带将来的使者杀了解气,他想着,不管是死是活,只要我诸葛瞻还有一口气,你就别想从绵竹过去!
      虽然说诸葛瞻的精神是值得夸耀的,但他急于求成,在不了解敌情的情况下,带领尚书张遵(张飞之孙)、尚书郎黄崇(黄权之子)、御林军右部督将李裘(李恢之侄)督率军队前去围剿邓艾大军。
      此刻!危在旦夕!
      邓艾大军不是传闻中的三千人,而是三万雍凉精兵,是可以直接和姜维铁骑对打的主力部队。
      相比之下,诸葛瞻率领的是二线部分,战斗力和战斗经验都不行。
      邓艾大军虽然战斗力强悍,但他们远道而来,没有攻城的器械,只有想办法激怒诸葛瞻出城决战!
   &

第4章 犯我大汉者,杀之[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