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有财年纪大,经验足。边逛边看,还跟人聊天,打听。很快就打听到,有一家杂货店,家里有烧陶器的窑,可以定制各种样式的器具。
一家人去了店里,跟店家说了要的样式还有数量。在店里的是这家的老掌柜的,听了李有财的叙述,考虑一会儿跟他们说,既然是部队家属需要的,可以打个折扣,也可以送货。不知道能不能帮忙联系商店,多定一些。
李琴一想也是,有很多家属来了,人生地不熟,还是首选去商店买东西。自己是军人也是军属,帮大家解决困难是义不容辞的。
商店老板有个家属在邮局工作,给李琴留了联系方式。李琴询问了,能做的坛子还有缸的尺寸,店内还有其他小件器皿。就告辞了。
该买的东西都买齐全了,大家也都吃饱喝足,也要回家了。
今天到家,在外面吃过饭回来的,直接去公共澡堂,清洗了一身灰尘,就回家早早睡下了。
周一一早,李琴去单位,跟同事还有领导提了昨天在陶器店的经历,把她记下来的数据给大家传看。
领导听取了大家的意见,把这些东西汇总,拿着材料去找后勤了。
后勤部门的同志们,听了之后,决定联系这家店,定制一些,为家属们解决问题,多的放到库房,也能为商店增加一个商品。
之前商店也有陶器的样品,大家反映不是很合用。采购部门这次去这家店仔细考察,吸取各方建议,定了一批样式,跟老板签了订货合同。
老板家里接到了订单,因为知道是给部队商店还有家属们订的货,给了很低的价格,采购领导一看,价格这么低,不能占老百姓的便宜,双方你推我让,定了一个满意的价格。
这些按下不表。李有财来女儿这里,也有快两个月了。
女婿是自己带大的亲徒弟,跟自己儿子一样,女儿不用说了,亲生的。老人呆不住,还是放不下家里。女儿女婿没提过,自己也能看明白小两口打算用孩子把自己留下。
自己也想一家团圆,生活在一起。放不下家里,还有祖辈传下来的手艺,猎人到了现代社会,不让随意打猎了。要按照林业部门的要求,按照季节才能进山。以后打猎的人越来越少,猎犬就没有用武之地了,这是大势所趋。
自己不能找到后继之人,也要把这最后一批狗照顾好。李有财想,养鱼,养花的都出过书,自己也是实习有文化的,能不能把自家祖传的打猎经验,也写成书。
写成教材也没人练,按照传奇故事,水浒传那路子写,也能有人看。如果自己写不出来,就把东西整理出来,让孩子以后替自己完成这个心愿。
打算好了,挑了一天,孩子们下班都早。把两个小的打发去睡觉,李有财就跟女儿和女婿,把自己的想法说了。
王卫国和李琴听说了,久久不能平静。一直知道自己的老父亲有大智慧,也想不到老人会有这么长远的打算。
这些对王卫国的触动最大,让他内心翻涌,眼泪都流出了眼眶。
第17章 姥爷要走(已修)[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