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沿着南阳地界伏牛山脉急行,翻越九里山,出云阳关,再过淮水,就进入南方。
      按照窦婴此前的设计,冬月上,刘荣三人抵达庐江国番阳城。此处为秦汉官道尽头,再走就只能按邮亭驿站前行。
      于是又耗时十天,颠簸八百里以后,东出鄣郡,换成两次船,终于由闽地,进入东瓯国西境。
      二渡关隘口检校关凭之时,东瓯守丁不识得文字,又语言不通,一刻钟下来,窦婴解释得有些烦躁,看着日头不早,索性摸出十文钱,递了过去。
      守卒见钱眼开,不再羁绊,几个人吱吱呀呀一通,就闪到了一旁,让开了路。
      乌孙驹一抖缰绳,马儿踏步向前,总算是可以继续赶路了。
      “蛮夷也吃这一套?”刘荣笑着说。
      窦婴摇摇头,叹息一声:“若是天下守卒都这样,那国将永无宁日。”
      刘荣一想也是,又说:“不过我们此行,不也正是要利诱瓯王的么。我倒是希望,瓯王也吃这一套。”
      窦婴一时无语,半晌才说:“上行下效。”
      东瓯国内,九分山水,一分丘陵,全国境内,除了温岭王城,没有别的城郭,就连能歇脚的驿站,都没有两处。
      刘荣三人沿着瓯江,风餐露宿又行五日,终于出了山岭,见到了位于永宁山脚下的王城。
      王城夯土为墙,外城周长十余里,内城小了一圈,不过五里,放在中原,也就是一个万户人口的县城规模。
      马车由东门而入,守卒也未检验。
      第一次来到异域王城,刘荣掀开车帘,好奇地看着窗外。这城从外看着不怎么样,城内倒是颇为热闹。
      积石铺成的主路,宽阔平整,干干净净。沿路两边,都是大小高低一致的茅草房,以青竹为柱,白泥为顶,甚为漂亮。
      每家屋檐下都挂着鱼干,屋前则摆着石槽或者竹篮,里面盛着各种贝、虾。有女人蹲或立在门口,叫卖着自家的水产。
      瓯人风俗继承越人。大街上的男人们披发纹身,错臂左衽,说话间,嘴里都没有门牙或者侧齿。
      也有极少衣冠齐整的人,一看就知道,要么是中原来的商贾,要么就是本地官吏。
      刘荣的马车在王城中显得有些罕见,引来不少人关注,直到进了内城,在客栈门前停下之时,车后还跟着几个光屁股小孩,一见到乌孙驹下车,就一哄而散。
      这家店的小二眼见生意上门,立即跑了过来,上前打起帘子,一边引路一边熟练地介绍:“客官,本店是王城最大的客栈,东家是洛阳城的剧孟先生。本店客房、后厨,雅俗共赏。”
      刘荣听到“剧孟”二字,抬头看了一眼窦婴,窦婴面无表情,只是四处张望。
      刘荣侧脸看看小二,觉得是个精灵之人,笑道:“小二哥,你的官话说得不错,哪里人氏?”
      小二听到夸奖,喜上眉梢说:“小的本地人,不过因为干了这个行当,所以也就学会了口音。”
      说着话,一行人进了客栈,开了三间上房,小二乐颠颠地领着上了二楼。
      待小二关门离去,刘荣走到窗边,推开窗户,望着远处的东欧王宫说:“窦先生,我们中午就开始吧。”
      窦婴点点头,说:“少主,那我去准备。稍后再来回禀。”说完话,与乌孙驹一起,行礼退出。
      刘荣打开自己的小包袱,取出一扎绢帛,上面记着采买的珍珠品质和数量。
      他细细看了一会,窦婴就推门走了进来,他说:“少主,我已经让掌柜的令小二去传话了,约本地贩珠的‘客民来客栈议事。”
      所谓“客民”,就是本地的较有势力的珍珠商贾。
     &

第32章 投石问路[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