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过后,大议的前一天上午,未央宫司马门前,丞相陶青下了马车,急匆匆地走向司马门内的御史大夫寺。
      先前由陆孺传旨御前殿召见,晁错就在御史大夫寺内,所以早早得到通知,思索了一番以后,便站在门前等着丞相。
      一见到陶青,晁错就急急招手,二人一路快步,几乎是小跑着,到了殿前,整理衣冠,走进殿内,看到皇帝和皇长子都在,于是分别叩首行礼。
      “丞相。”皇帝悠悠然开口,“前日申屠丞相呕血而亡,也算为国尽忠,且是三朝元老,可以赐赙百金,令典客尽快议定谥号。”
      “是。”陶青顿首应到,心里奇怪,大议之前召见丞相、御史大夫专门嘱咐此事,并非必要。转念一想,应当还有要务,于是也不多言,静候皇帝。
      果然,皇帝稍事停顿,委婉说出一件大事,仍然是削藩之议:“关东诸侯,乃五十年前高皇帝所封。地不为不广,人不为不众,食不为不丰,但是不臣之心也日益骄恣!”
      “尤以吴国为剧!”说到此,皇帝不由动怒,声音也大了起来。
      “皇上!”晁错听得性起,朗声道:“今削亦反,不削亦反。臣闻‘筑室道谋,三年不成,当断不断反受其乱。请皇上即行削藩之策!”
      陶青跪伏一旁,一言不发。
      刘荣暗暗心惊,没想到汉朝削藩,阻力如此之大,别说诸侯藩王了,就连丞相都不支持,完全不像史书记载,皇帝说削就削了。
      皇帝见陶青依然不说话,也有些不耐烦,直接点名问道:“丞相,有何建议?”
      陶青再拜,心知不表明态度肯定是不行了,但是左右一想,哪怕是丢了官,也决计不肯做“削藩”这件事的出头椽子。
      于是清了清嗓子,颤声说道:“陛下,削藩兹事体大,请徐徐图之。”
      “怎么个徐徐图之?”皇帝愈加烦闷。
      “诸王均年事已高,不如待其百年,将子嗣再行裂国分封,两代以后,其国必弱。”陶青说罢,俯首低头,只见到自己的汗珠,竟也滴滴答答,掉落面前。
      刘荣听到也觉得好笑。丞相的建议,无异于是和稀泥,与父亲的意见完全背道而驰。假如能等到所有王侯都生老病死,父亲又何必现在提削藩之事?
      皇帝此时怒极无语,沉思片刻,意识到朝野上下,可能都是这个想法!正待说话,就听到晁错的声音响了起来。
      就听见晁错朗声说道:“丞相,削藩从长计议,似有几分道理。但是,吴王楚王,不守祖制,远不拓土开疆,近不教化臣民,恐怕不需要等到他们白头,朝廷的旨意,都不能传达到江陵了!”
      他声色俱厉的说完,随即跪伏下身,一头叩到地上,发出“咚”的一声闷响。
      陶青不由为之气馁,无言以对。
      晁错抬起头来,继续说:“臣为御史大夫,位列丞相之左,百官之右。臣当敢为天下先,为天子之尊,宗社之固,粉身碎骨亦不惜!”
      “削藩之策,请陛下速行。”晁错说到此,痛心疾首,语音哽咽,竟然隐约含泪。
      刘荣看在眼里,心生敬佩,这晁错,真是一个忠心事君之臣。随即又为之惋惜:但是下场却可怜可叹。

第24章 大议前夕[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