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看,那是什么!”长安城东门守城卫兵,指着天空中一闪而过的亮光,奇怪的对同伴说。
那道光由东市而起,很快就消失在了夜空。
北城外,一处土丘旁,一个黑衣人看到亮光,猛地从地上站起来,口中喃喃道:“汉朝皇帝——死了!”
话音未落,就翻身上了快马,向北疾驰而去。
公元前157年7月,汉文帝寿数已终,瞑目归天,享年四十六岁,葬于霸陵,上庙号孝文皇帝,尊为汉太宗。太子刘启于文帝榻前继位,史称汉景帝。
文帝遗命,陵墓随葬用陶瓦器。金银铜锡,一概不用。又令臣民短丧,所以,丧事匆匆而就,整个汉朝,很快就恢复了正常。
此前,刘启是太子,家人都住在甲观太子府中,继位做了皇帝以后,就“移架”未央宫,薄氏住椒房殿,而刘荣则随母亲住在了漪澜殿。太皇太后薄氏、皇太后窦氏,则都居住在长乐宫中。
至此,太子妃嫔地位都升了一等。皇孙们,也都将成大汉朝的王爷了!
一日散朝,皇帝看着文武百官从前殿退去以后,才长长地出了一口气,心里犹记得御史大夫晁错奏简所言,于是快步走到书房,简选出来,重新认真地看了起来。
晁错在奏简上说:“齐王统辖七十多个县,楚王统辖四十多个县,吴王统辖五十多个县,这三国,就分去天下的一半。且吴王骄横过度,铸造钱币,煮海水制盐,引诱天下亡命之徒,谋划叛乱。”
尤其是最后一句,触目惊心:“现在削减他也是造反,不削减他也是造反。削减他,反得快,灾祸小;不削减他,反得晚,灾祸大。”
皇帝看罢,将奏简往案上一扔,心动了!为了汉室江山,决计要进行削藩。
于是喊了一声:“叫晁错来见朕!”
晁错此时刚刚回到府中,还未坐下,心中正在纳闷:削藩的奏简已经递了三天了,皇帝怎么还不见问答啊!
念头还未落下,门外就有黄门来:“晁公,皇上召你书房觐见。”
赶到书房的时候,皇帝刚刚服下一碗莲心羹,待行过礼以后,就听见皇帝问道:“削藩之事,势在必行。只是窦婴极力反对,你可有良策?”
听到“窦婴”二字,晁错不免心里生忿恨,立即说:“他不过是与诸侯交好,又畏惧藩王势大。于今之计,不如将皇子分封就国,守住形势,以做屏障,诸侯各国,徐而图之。”
说罢抬起头,看到皇帝微微皱眉,猜到皇帝是觉得皇子们都还年幼,一旦封国,就要离开长安,难免有些不舍,于是又说:
“削藩无非是吴楚赵三国。现在梁王在荥阳扼住东西咽喉,地当要冲,可将皇子封在河间、淮阳、汝南等国,一来不必直面吴楚,二来可与梁王互为援助。”
皇帝点点头,对这个建议算是接受了。
晁错心情大好,又想到窦婴,觉得这个钉子要拔掉,他即将手一拱,小声地说:“臣还有一言,不得不奏。请皇上先赦臣妄言
第22章 父亲继位[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