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刘明和‘傻柱虽然都知道老莫餐厅,也知道它是一代京城人的亲切记忆。
      但是其实这时期的很多北平人,一辈子也没有进去过老莫西餐厅,这是因为此时的老莫是高消费场所,在这里简简单单吃一顿都要人均都要花上五元钱左右,而这时普通人的月工资为三四十元。
      如果只吃粗粮,五元钱就能够两个人吃一个月,所以此时老莫的来客都是有背景的上层人物、归国华侨和大院子弟。
      而且除了有钱,你想进老莫来吃饭还要有票!冉爸一家就是印尼归国华侨,又是高级知识分子,所以他们一家是每个月都会去吃一次的,因为这里是北平现在,为数不多还能吃到正宗西餐的地方了。
      这一时期北平做西餐的餐厅只剩下寥寥数家,除了老莫,也就新侨饭店、北平饭店、和平饭店。
      奕繁星看刘明没有接茬说话,只好直接着问道:“你去吃过老莫吗?”
      刘明摇头说:“一次也没去吃过,俄餐就那几个菜,也没啥吃头。”
      奕繁星撇撇嘴道:“知道你爱国,可你也不能说别人的东西不好吃吧!”
      刘明解释道:“我这人真的是只有一个华夏胃,对西式餐点都不太感冒,而且是否是美食这一点,本来就是被情感和地域所影响的。我的情感和生活都不喜欢西式餐点,除了面包外!
      我不是不懂所谓西餐美食那一套,‘傻柱他也很了解西餐的,特别是傻柱他们家是祖传的厨艺,对民国时期的北平西餐就有了解,先说光东单就有十几家西餐馆子。
      而且过去北平的西餐派系有英、法、俄、德。现如今只剩下了三四家,而且都是以俄式西餐为主了。
      以往在东单地区的西餐馆,却基本上都是英法式为主的,从这里就可以看出解放后的主流偏向,那时一流的要说北平饭店、六国饭店、西绅总会。
      在东单的孝顺胡同还有一家美式风格的“美星总会”,它家的菜品不多,汤和菜也说不上多好吃,但它家的“烤鸡”做得特别好,在当时的北平也算是独一份儿。
      除了这还有东单三条的“墨蝶林”,外交部街“王家饭店”,还有东单裱褙胡同的“亚细亚”,这三家才是当时比较高级又地道的俄式餐馆。而且去俄式餐厅下馆子的人,基本上都是奔着“牛肉罐”和“红汤”,以及俄式“大香肠”去的,别的也就那么回事吧。
      至于老莫西餐厅只是因为它的身份,和此时老莫经常作为接待官方安排的重要人物的场所,它早已是特权阶层才能来的神秘地,根本就不是什么美不美食的了。
      只要现在压倒一切的苏联文化一倒,你在看谁还会来老莫寻找美食和优越感!
      苏联此时已步入中老年,而且随着苏联的无理和我国改正这种错误文化观念,它老莫的顾客只越来越少。”
      奕繁星听了刘明这一大顿的爱国宣言,顿时不想去吃了,她有些生气的说道:“行,你爱国不稀罕去吃,你不愿意陪我吃就拉倒,算是我好心当了驴肝肺,你回家去吃吧。”
      刘明知道他这愤青的性格,只要稍稍不注意就会爆发出来,赶忙道歉说道:“对不起,星星,你听我说,我知道错了,我不是不想陪你去吃,我只是发病了!”
      奕繁星掐着腰说道:“哼,原谅你这一次!下次让你在家里给我做西餐吃,我们不去老莫了!”
      刘明赶忙答应一声道:“恩恩,听你的,下次在家吃,对了,我还没跟你说好消息呢!”
      奕繁星:“什么好消息?”
      刘明:“我被调到北平总工会的宣传科工作了,下星期一上班,这几天的时间都不去上班,可以多陪陪你了!”
      奕繁星高兴蹦着说:“真的,那太好了!”
      刘明:“北平总工会把我们住房的问题也解决了,我们不用怕以后没有属于自己的房子了,而且何大清把易中海的房子给弄过来了,他今天晚上就搬进那屋去住了,我们结婚后也不怕会被打扰了!”
      奕繁星这次听了害羞的不说话了。
      看着羞红了脸的奕繁星,刘明在一旁满面桃花的傻笑。

第 89章 老莫[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