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的钱,剩下的都花在了妹妹身上。
老妈死的早,老爹又是个浑人,老不正经的为了一个寡妇,抛儿弃女、撇家舍业的跟着跑去了保定。
那年他才17岁,而妹妹何雨水更是只有9岁,这么些年他是又当哥又当爸,辛苦拉扯着何雨水长大,把他最好的都给了妹妹。
这也是他24了,却一直没有找老婆的原因之一,要知道在这个时期的人,结婚和生育都很早,25岁就算晚婚晚育的。
他已经是踩在了这个时代,适合结婚年龄的悬崖边上,如果一旦再错过了,就会更加难找婆娘。
现在他来了,他可不会继续那么养妹妹了,妹妹一身溜光水滑的,自己一身破棉袄?
日日更一边骂骂咧咧地说着:“老子又不是傻柱,凭什么要养他妹妹,再说他妹妹那就是个白眼狼,根本养不熟的。”一边关好门走出家门。
人应该适当的为了自己活,而不是一味地取悦讨好别人,那根本就是浪费生命,只考虑他人,而不考虑自己,那是傻子才干的事,特别是那些不知感恩的人,更该早早离去。
好在,现在大错还未铸成,尚有改变的机会。
当他出门时,院子里的吵闹的孩子们早已去了学校,大人们也都去了工厂。
他是一个例外,他在厨房负责炒菜,只要没有熬夜加班的工人,他就不用早起上班去炒菜,只要做好中午和晚上的两顿饭就好。
或者可以说只要伺候好领导的小桌菜,他就万事大吉了。
顺着记忆先去买了两个包子,一边吃一边来到公交站台。
正好开来的公交车就路过他们厂,此时早已过了早高峰,空荡荡的车厢里就零零散散的坐着几个人,拿出贴有他照片的月票给售票员看了眼,随便找个座就坐下了,随着摇摇晃晃的汽车,他的视线观察着此时的北平城。
街道两旁的树已经绿油油的,老旧的平房,新盖的高楼交错排列,整齐摆放的自行车,电影院外面的墙上还画有电影海报。
宽敞整洁的街道,路中间还有一个梳着两根辫子的漂亮女警花,在指挥过往车辆,一起组成了漂亮的风景线。
虽然不如后世那般繁华,但也不是想象中的那样破旧,尤其是人们的精神面貌都很好,就算今年是自然灾害的第二年,但此时的北平还没有受到太大影响。
经过几年前的全国支援北平,现在的北平,比起他家乡2008年前还要好上不少,北平就是北平,怪不得那大胖老娘们敢骂去北京打工的人,是臭要饭的。
首都就是首都,了不起!
两旁不少人骑着自行车,不像有些人说的那样,有自行车的都是大款,都是相当于后世的跑车级别。
这比喻也太扯了,满大道的跑车?是住迪拜吗?
反正在北平,自行车也就是个不错的代步工具,没有任何特别待遇,因为满大街都是。
公交车来到东直门城楼被栏杆挡住后停下,一辆火车在他面前缓缓而过后,公交车得以继续上路,接着就来到了原名北平第三轧钢厂,58年大跃进后改名为红星轧钢厂。
日日更赶忙喊道:“师傅,麻烦这儿停下车。”
第1章 初来乍到[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