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一零五章 房陵郡[1/2页]

我的大宋新帝国 摇摇-欲坠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赵德昭回头一看,是来自房陵郡(房县)的郡守李道。“是啊,那里现在是火药作坊,以后会是炸药作坊。”
      桃花岛是一个面积有两三平方公里的江心洲,距离南岸只有百米左右宽。
      赵德昭当初选择在这里发展初级工业,看中的就是这块位置。
      他们脚下这里是万山余脉,地质稳定。
      桃花岛是个狭长的岛屿,与南岸之间有超过三公里的河道。
      距离桃花岛只有不到百米宽,上下一堵,就能在上游建一个小型水电站,下方能搭建几公里长的木桥,上面建设各种厂房。
      大工业,襄阳不合适,因为这里没有丰富的矿产资源。
      但是作为起步阶段的工业研究和技术积累,这里的优势却不错。
      在这里进行研究,技术成熟了,人员培训好了,就可以派到资源地进行工业开发。
      李道犹豫了一下,说道:“留守,下官有一事,不知该不该烦扰留守。”
      赵德昭收回了望着江中的视线,瞟了他一眼,露出了笑意。“无妨,说来听听。”
      房陵郡是一个很奇葩的设置,在宋朝的体制内,有点像个直辖县,但是谁也不愿意碰。
      因为这个地方有着一个监狱一样的环境,从春秋战国开始,就是流放重要犯人的地方。
      这个重要犯人不是指真正的犯人,而是在政治上的失利者。
      历史上有十四位皇帝流放到此,流放的大臣们就更多了。
      特别是唐朝的时候,皇帝简直是轮流被流放到房陵郡。
      赵匡胤陈桥兵变之后,也把柴宗训和小符后流放到了这里。
      后面还有赵廷美反对赵光义,也被流放在这里。
      这里一直是反对中央政权的大本营,特别是元朝以后,这里被称作土匪窝,中央政权也拿这里没有办法。
      因为这里有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四周都是连绵的群山,中间是一块平原,还有几条河。
      没有任何一条大路可以直接进山,不管进出,都要在山间绵延的小路上走上四五天。
      北方出了大山,就是富庶的汉水流域,南方是神农架。
      朝廷去剿匪,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力量太悬殊了,人们往神农架一躲,谁也找不到。
      而被关进去的皇室成员,在当地的基本生活是有保障的。
      山里的平原养活十几万,二十万人,可能有些勉强,加上山区的特产就一点问题没有。
      但是他们想要出来,同样也很艰难。
      所以,将皇室成员流放在这里,又是国家的中心地区,不像边境山高皇帝远,也没有造反的基础。
      这里管辖的区域很大,神农架一直到西川的东部山区,都在辖境。
      可是大部分地区荒无人烟,主要人口都集中在房陵郡的平原地带。
      这里是个郡,人口却很少,这里的郡守跟个县令差不多,许多官员自嘲在这里当郡守,就是当牢头。
      李道既然开了口,也就大着胆子说道:“郑王宗训年已十四,到了娶妻的年纪。臣自房陵出发之前,周太后还让下官给朝廷再次上书,请求赐婚。”
      郑王指的就是柴荣的儿子柴宗训,七岁登基,然后不到半年就被赵匡胤陈桥兵变,夺了皇位。
      像他这种身份,朝廷许婚,准备婚礼,又是大半年一年的。
      他比赵德昭小两岁,的确也到了该说亲的年纪。
      他身份特殊,配得上他的看不上他,配不上他的,他又不会娶。
      “再次?”赵德昭笑了笑。“第几次了?”
      “从去岁入秋开始,已经是第四次了。周太后屡次催促下官,下官也是难为。”
      周太后就是小符后,她随着柴宗训贬谪房陵,但是身上依旧挂着周太后的名号。
      而且符家在朝廷势力也不小,李道这个郡守也不敢轻易得罪她。
      不过这件事赵德昭不会管,根本轮不到他插言。他只有皇子的身份,又没有太子的身份,不好插手这件事。
      赵德昭道:“此事我无从置喙,李郡守与我言是何意?”
      李道躬身抱拳道:“下官不敢牵扯留守,只是意欲留守也上书一封,说明此事。”
      赵德昭现在是汉京府留守,山南东道节度使,山南东道的军政,民政大权一把抓。
      房陵郡属于山南东道的辖地,只让他上书的话,倒也不好推脱。
      不过李道的身份不合适,赵德昭道:“此事不必再说,若要我上书,也要有周太后的委托,你我在这其中都不好过于主动。”
      “喏。”李道长长叹了口气,站在赵德昭的身后不再说话。

第一零五章 房陵郡[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