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七十九章 襄阳[1/2页]

我的大宋新帝国 摇摇-欲坠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襄阳城南,岘山。
      已经抵达这里几个月的刘小丝毫没有被抛弃的怨念,相反,在这片天地,他找到了更大的存在意义。
      一开始,他来襄阳之后,主要精力放在修葺节度使府上面。
      朝廷直接拨钱,襄阳刺史蔡令性不敢怠慢,可是这里的节度使府原本是慕容延钊的大本营,他当初到襄阳为节度使,这里的节度使府就是新修的。
      慕容延钊去世之后,这里并没有派驻新的节度使,慕容家族的人,也没有被强制迁出。
      也就是说,慕容家族在接到圣旨,要迁出节度使府的时候,这里本就被他们家族营造的富丽堂皇。
      除了重换门楣,符合皇子的身份,这座节度使府根本没有需要修葺的地方。
      后来,慕容家族的青年族人都进了新军,对赵德昭这个直系上司兼世交,慕容家族更是巴结,主动将这里重新整修了一番。
      即便是刘小再挑剔,也对这座府衙挑不出半点不好。
      所以,他的精力就转到了赵德昭交待他的任务上面来:烧制水泥。
      地方是赵德昭指点的,赵德昭告诉他,在襄阳城南的岘山边,有两座矮山,都是石灰岩。
      他的任务就是在这里督造几座回转窑,烧制石头,然后研磨成灰。
      除了烧石头,还要在附近寻找石英矿,页岩矿。
      刘小不知道什么是水泥,但是他只知道,完全按照二哥儿的吩咐做就好了。
      他将几个徒弟都分派了出去,一个负责石英矿,一个负责烧磨石头,一个负责为工匠督建住所,一个负责督买木料,还有一个负责与南阳之间的铁料,煤炭交易。
      而他自己,将从龙州(江油)运抵的硝石矿牢牢地督管了起来。
      眼见到了二月,二哥儿马上就要抵达,这几日他就亲自督促,不让二哥儿觉得他是废物。
      他这一督促,数万服役的襄阳民众就开始吃尽苦头,连个休息的时间都没有。
      不过皇子要来,有幸能见到皇子,也让所有人激动无比。
      刘小这些日子已经转遍了襄阳城,对这块风水宝地也是惊叹不已。
      襄阳三面环山,三面环水,除了西,南两个方向有几条山隘可以通行,其他方向根本没有通道。
      就以他所在的城南来说,东侧是汉水,西侧是岘山,只有一条不宽的道路通到南方的宜城,荆州。
      只需要一段不长的城墙,就能建成一座险关,保护襄阳的安全。
      而在这个环山绕水的区域内,还有良田数万亩,足以养活数万人。
      难怪这里能成为天下第一坚城,的确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
      向南,就是鱼米之乡的汉江平原,当初就是攻克了这里的南平,后周朝才不怕缺粮,四处征战。
      这里一半水田,一半旱地,供应了大宋一半的大米。
      而在汉水北侧,就是群山环绕的南阳平原,数万里的肥沃土地,供应了大宋一半的麦子。
      这两个地方加起来,产粮超过了大宋的一半。
      真是风水宝地啊!
      朝廷的政令早已经传到了襄阳,襄阳的山南东道没有撤,只是将州改为了汉京府,一下子变成了三京之一。
      消息传来,除了原襄阳刺史蔡令性有些失落,所有人激动万分。
      特别是襄阳的大户人家,一个个将家财拿出来,准备购买房屋。
      谁都知道,襄阳变成了汉京,这房子都要涨了……
      即便没钱买新房子,今后这里越发繁华,房价也能上涨。
      不过,襄阳本地的官方交易,已经直接被叫停,就连刺史蔡令性,如今也不能批准交易。
      现在只等二哥儿到来,就风风火火开干,这天下,以后终究是属于二哥儿的。
      他刘小,也能像孟宽一样,成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大人物。
      烧窑的现场,数千服役的百姓用大锤捶打着大石块。
      这些石块又被送进窑洞焚烧,再敲打成小石块。
      继续焚烧后,丢进石磨磨成粉末,如今已经磨了小山大小的一堆,每个人就像小山上的蚂蚁。
      北风吹来,掀起了一阵飞灰,每个人的身上都是厚厚的一层,看不清鼻眼。
      刘小却丝毫不嫌弃,这么多的石头灰,二哥儿应该会满意吧!
      “殿头,蔡大人着人来传,南阳知府报,王溥大人等人,已经登上了白河的船,明日一早就能抵达。”
      “二哥儿呢?”
      “两位夫人先行启程,二哥儿还要在开封府办推堪文书,迟几日上路。”
      刘小

第七十九章 襄阳[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