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三十晚上,京城难得取消了宵禁。
董煜被婉君表妹等人硬拉着围观了一下与民同乐的皇帝。果不其然,只能远远的看到一个轮廓,不知道这些人这么起劲干什么。
“要说最热闹的时候,还得是灯会的时候。”张保其实也是第一次来京城,但是他平日里跟认识朋友四处游玩,对京城风物比董煜等人了解多了。
“上元节的灯会,整个京城自夜达旦,尽是玩乐去处。你们平日里不出门可能不知道,从入了冬,皇爷就下旨让人造灯。也不知道今年这朝廷的灯会是什么样。”
张保说着,语带向往之色。
“今儿年三十,转过天来就是初一,上元节不就在眼前了吗?到时候便也就知道了。”董煜笑着说道。
所谓上元节,其实就是元宵节。
董煜在零陵的时候,也是过上元节的,就是赏灯、吃元宵等活动。在他看来,这上元节更像是对春节的一个补充。
当然了,就算是如此,他也对京城的上元节灯会感兴趣。
他也想看看,辛弃疾笔下“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的上元节灯会,有多么的让人流连忘返。
两人都是读书人,倒也有不少共同语言。任由婉君表妹带着周北和幼娘四处看热闹,他们俩找了一个还算安静的地方,闲谈了起来。
张保出身于贵州布政司,勉强算得上是官宦世家出身。他父亲和爷爷都做过知县,他还有个兄长如今也在京城,是礼部员外郎,不大不小的算是个京官。
“我家兄长是上一科中的,三甲同进士出身,在下这一次就想再进一步,看能不能考一个进士出身。”
张保算是跟董煜掏心窝子说话了。
大齐每科大概取士三四百人,一甲三人,二甲三甲若干。一甲赐进士及第,二甲赐进士出身,三甲赐同进士出身。
虽然都是进士,都能做官,但是境遇却大不相同。
一甲三人直接进入翰林院,轻松而又清贵,大齐一朝所有内阁首辅都是翰林院出身。所以这一甲三人又被称为储相。
二甲进士出身,则分到六部各科,观政三到六个月,而后根据考评给予官职,有机会直接留在六部当京官,差一点的也可以去个上县做个一把手的县令。
三甲同进士出身就惨了。要么就等着朝廷安排挂个闲职被养着,要么就是直接被扔到一些穷乡僻壤去做县令。
张保的兄长能够以同进士出身,短短三年时间成为礼部员外郎,那还真不是一般人。
大齐的官场是有鄙视链的,一甲出身看不起二甲出身,二甲出身看不起三甲出身,进士出身的官员看不起军功、荫庇等出身的官员。
虽然不是食物链底层,但三甲同进士却最惨,更是被编排,戏谑的说什么同进士,如夫人。
什么意思呢?
如夫人,就是跟夫人一样,但到底不是夫人。
同进士,跟进士一样,但是不是进士呢?你品,你慢慢品。
要说损,还得是读书人损。
“二甲可不简单啊。”董煜拍了拍张保的肩膀:“科考尚未成功,我等还需努力啊。”
“先生说的是。”张保也知道二甲很难。
“哦对了先生,您有没有考虑过出一本文集?”
董煜摇摇头道:“没有啊,在下才写了几篇文章?除了那些练习之作,真正算是文章也就两篇,还都可以在大业十四年的鼓山文集上找到。”
他说的是当年的文章篇首《尧功德论》和鼓山文集的序。
“先生此言差矣。”张保道:“您的练习之作也是难得好文章。就算这些您觉得不合适,也可以把诗词文章都放在一起,出一本文集啊?只需要您再多写点新东西,编在一起即可。”
董煜有些心动了。
读
第121章 出事 了[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