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是大家盯得久了,董煜慢慢的放下了手中的羊棒骨,老神在在的擦了擦嘴。
“你可快别擦嘴了。”孙山小声催了一句。
董煜笑了笑,道:“别着急。今日这么多人在这里,在下是想要看看我省读书人的风采。”
睁眼说瞎话。
他站了起来,举步走到孙山准备好的桌子前。
上面笔墨纸砚俱在。
是时候了!
董煜屏息凝神,孙山已经跑到了近前,给他磨墨,韩立也一脸期待的看着他。
在场的读书人也好,唐广田等人也罢,全都露出了期待的眼神。甚至是江自流也勾着脖子,往董煜这边瞅,想要看看他能写出什么诗词来。
董煜也不用思考,沾了沾墨水之后,提笔便写,落笔生花。
孙山离得最近,看了第一句,脸色就变了。
这是我不配写的诗歌啊。
其他人见他一副震惊的模样,也想要往前走,看看董煜到底写了什么。可又顾忌读书人的体面,在原地急的是抓耳挠腮的。
倒不是说想要看看董煜写了什么惊天地泣鬼神的千古绝句。
大家着急的是,面对江自流的挑衅,董煜到底写了什么样的作品出来回击。
诗歌不急人,早晚都能看到;急的是这撕逼大战到底孰胜孰负,不能提前知道,实在是让人着急。
“那....那磨墨的,你倒是读出来啊。”
有人忍不住了,高声对孙山说道。
孙山正在磨墨的手一抖,噌的一下,火就上来了。
“在下叫他妈的孙山,不他妈的叫他妈的磨墨的。”
“你快读出来啊,大声一点!”又有人喊道。
孙山深吸一口气,心道自己不能跟这些人一般见识。收拢情绪之后,搭眼看了一下董煜正在写的诗歌,大声开始朗读起来。
这个时候,董煜已经快写完了。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第一句,就让大家眼前一亮。
董煜这个时候已经停笔了,返回去继续吃东西。这一首,来自诗圣杜甫的《望岳》。这首诗是杜甫青年时期所作,虽然不如后期的诗歌,但也要看跟谁比。
最关键的是,这首诗,它适合董煜现在写出来。
整首诗充满了青年人该有的浪漫与朝气。全诗没有一个“望”字,却紧紧围绕诗题“望岳”的“望”字着笔,由远望到近望,再到凝望,最后是俯望。
描写了泰山雄伟磅礴的气象,抒发了自己勇于攀登,傲视一切的雄心壮志,洋溢着蓬勃向上的朝气。
除了立意之外,董煜本身的经历也与这首诗相匹配。
泰山这地方,他是去过的。只不过是以前去过,大概是大业十年的时候。准确的说,是原主去过。五岳之首的泰山加上他二十多岁乡试第一的解元。
写出来这么一首诗,很是正常。
原题《望岳》也被他改成了《忆望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一首五言诗,被孙山抑扬顿挫的读出来。尤其是读到最后一句的时候,孙山更是觉得胸中浩气长存,喷涌而出,声音都大了起来。
这一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纵使是不如‘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但也差不了多少。
也可称得上是千古绝句。
最难的是,这一句一下子就写出了董煜作为解元的那种心态。
在座的各位都是臭弟弟。
可不是吗?他是今科解元,说一句‘一览众山小,很合理。
 
第110章 望岳[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