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谈不上赐教,董煜原本都不知道有《生民》这首诗的。是《五经详解》的醍醐灌顶,让他知道的。
刚才张俊一说,他就想起来了。之所以确定是“履帝武敏歆”这一句,是因为《五经详解》给的解释也很奇怪,并不是一个统一的答案,而是不同的人给的不同解释,系统并没有告诉董煜,哪一个是正确的。
《生民》第一章,翻译过来就是当初先民生下来,是因姜??能产子。如何生下先民来?祷告神灵祭天帝,祈求生子免无嗣。
踩着天帝拇趾印,神灵佑护总吉利。胎儿时动时静止,一朝生下勤养育,孩子就是周后稷。
这里的问题的就是,到底这孩子怎么来的。一句“履帝武敏歆”,实在是太过隐晦。对这句话的解释众说纷纭,历来是笺注《诗经》的学者最感兴趣的问题之一。
毛传把这句话纳入古代的高?(古代帝王为求子所祀的?神)祭祀仪式中去解释,云:“后稷之母(姜??)配高辛氏帝(帝喾)焉。……古者必立郊?焉,玄鸟至之日,以大牢祠于郊?,天子亲往,后妃率九嫔御,乃礼天子所御,带以弓?(dú),授以弓矢于郊?之前。”
也就是说高辛氏之帝率领其妃姜??向生殖之神高?祈子,姜??踏着高辛氏的足印,亦步亦趋,施行了一道传统仪式,便感觉怀了孕,求子而得子。
这也是如今大齐各家都觉得合理的解释,换句话说,如今的大齐各流派对《诗》的阐释,都发源于《毛诗》。
其实《毛诗》也就是如今我们看到的这一个版本。《诗经》共有四家,鲁诗、齐诗、韩诗、毛诗。前面统称三家诗,毛诗是后期之辈,但是后来居上,逐渐取代了三家的地位。再之后,三家诗就失传了,只能从故纸堆里零星的窥见一二。
说回《生民》第一章,大齐各家虽然都觉得毛诗的解释很不错,但是总有人觉得不对啊。因此就有人提出,姜??是踩了天帝的足迹而怀孕生子的。
“姜??之生后稷如何乎?乃?祀上帝于郊?,以祓除其无子之疾,而得其福也。帝,上帝也;敏,拇也。……祀郊?之时,时则有大神之迹,姜??履之,足不能满履其拇指之处,心体歆歆然,其左右所止住,如有人道感己者也。于是遂有身。”
这样的解释表明君王的神圣裔传来自天帝,是一个神话。
闻一多先生对这一问题写有《姜??履大人迹考》专文,认为这则神话反映的事实真相,“只是耕时与人野合而有身,后人讳言野合,则曰履人之迹,更欲神异其事,乃曰履帝迹耳”。
他采纳了毛传关于高?仪式的说法,并对之作了文化人类学的解释:“上云?祀,下云履迹,是履迹乃祭祀仪式之一部分,疑即一种象征的舞蹈。所谓‘帝,实即代表上帝之神尸。神尸舞于前,姜??尾随其后,践神尸之迹而舞,其事可乐,故曰‘履帝武敏歆,犹言与尸伴舞而心甚悦喜也。
其实董煜觉得,闻一多的说法是很可取得。
一来,所谓足迹无非就是某种象征,象征的意义是通过仪式的摹仿来完成的,舞蹈之类都是摹仿仪式,而语言本身也可以完成象征的意义,如最初起源于祭仪的颂诗;正是由于语言的这种表现能力的扩张,神话才超越了现实,诗歌乃具有神奇的魅力。
二来,上古时期,是非观念、道德观念都不健全,野合也很正常,谁也没规定伟人就必须有个好出身。再者,剥开传说的滤镜,那就是一群远古先民而已,生存乃是第一要务,所谓神话,不过是一种拔高自我,增加权威性的手段罢了。
“赐教不敢当。”董煜脑海中各种思绪乱飞,深吸一口气道:“权当是交流便是。”
月光微微,灯火摇曳,董煜整理了一下思绪之后,缓缓开口,将他的理解掰开了揉碎了一点一点的告诉张俊。
张俊也听得很是认真,如痴如醉。
夜,深了。
......
次日一早,董煜刚刚睁开眼,就听到了????的声音。扭头一眼就看到了婉君表妹圆润的屁股在脸面前扭来
第49章 拜帖[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