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荣忍不住笑道,“小公子可真是会哄人。”
我赞同地点了点头,心底里的那一股担忧被政儿这一说,瞬间便消减了一些,我伸手捏了捏他的脸颊,软滑的手感令我爱不释手,“娘亲只是在为你琛哥哥想办法罢了。”
“那娘亲,想得出来便想,想不出来便算了,若琛哥哥身边还有可用之人却连个法子都想不出来,那倒不如早些回来。”
政儿说这话时,脸上满是不在乎的神色,甚至还隐隐有几分齐玄翎那股子随意。
我不禁一愣,忍俊不禁,到底是父子,一些东西总会遗传下来。
陪着两个孩子用完了午膳,我便让奶娘带着他们去歇息,然后让欣荣研磨,准备写信给琛儿。
我仔细想了想,此事若是要解决,必要先从根头上解决此事。
既然是那些老匹夫闹的这一出,那也不必再给他们留有颜面,直接反击便是,至于百姓那边,自是要安抚的。
这其中该如何做,我相信,吴海英该是会想出来法子的。
因此我又不是很担心了。
但是因为琛儿这事,反倒让我想起了齐玄翎那边。
近些日子我有些专注于与大臣们的斗志斗勇以及如何削弱丞相这一块去了,倒是忽略了前线。
按理说,齐玄翎去边境也有好些日子了,就算没有那么快打完仗,好歹也收回了几座丢失的城池吧?
可……军情汇报中,却并未提及此事。
虽是打过不少胜仗,可奇怪的是,以那群一心要复秦的人来说,他们的人并不多,该是抵抗不了多久的,可直到如今,却仍旧是在打着仗,士兵像是源源不断一般,未曾少过。
这一点,很奇怪啊!
我捏着下巴,将齐玄翎寄过来的信笺和军情汇报记录摊开在一起仔细瞧了瞧,心中的疑虑愈加增大。
“欣荣,宣张御史和秦尚书进宫。”
我丝毫不敢轻视这一点疑虑,因为它关系着整个大梁,若是因为我的一点疏忽而造成难以挽回的结果,我难辞其咎。
张御史和秦尚书很快便来了。
两人一进到朝勤殿,便见我双手撑在书案上,双眸紧盯着书案上摆放着的东西,疑惑地朝着我行了一礼。
我摆了摆手,让他们两个走过来,将书信和军情汇报摊开在两人面前,同时说出我心中的疑虑。
张御史眉头紧蹙,一双老眼紧紧盯着书信和军情汇报,手有一下没一下地抚摸着胡须。
虽然书信中大多都是齐玄翎的相思之语,有关于战况的只有寥寥的几句,但他在书信中说到此情况,他也在疑惑着。
“这不应该啊!秦国在与大梁合并之前虽亦是大国,可合并后,不少百姓官员在大梁安居乐业,愿意参与复秦战争的可谓是甚少,按理说,只是杀人,这些日子,也该是杀得差不多才是,怎会一直都有兵呢?”
秦尚书亦是皱着眉头,疑惑地挠着脑袋。
我又命人拿出地图摊开在我们眼前,手指指着大军目前所在的地方,“皇上他们现在应该还在怀城,怀城临近江城和宋城,支援及时,可谓是兵力充足,且怀城地势高,易守难攻,旧秦国的那群大军虽是准备充足,可粮食不多,却又一直能够坚持到如今,为何?就算是到别处去买粮食,这四周,除了大梁和楚国,便无处可去,其他国家可还远着,他们只能去楚国。可……他们哪来足够的钱财?”
要知道,这打仗,除了拼谋略,还拼钱财,大军的吃穿用度,工钱,以及马匹兵器的更换,此乃是一笔天文数字。
如今细细一想,才觉得,旧秦国的人掀起战争一事,处处皆是一点。
“除非,有别的势力在暗中支持着他们。”张御史半眯着眼,盯着书案上摆开的东西看了半晌,才忽然开口说道。
秦尚书一愣,“可是,谁愿意冒着得罪大梁的风险,去帮助一个希望渺茫的旧秦国之人呢?”
是啊,谁愿意呢?
我紧抿红唇,双眼在眼前的这三样东西之间看来看去,忽然,我眼珠子一定,手指指着地图,吐出二字,“楚国。”
张御史和秦尚书闻言,齐齐看向了我。
我头也不抬地继续说道,“楚国邻近我大梁,又是一个与大梁旗鼓相当的国家,可一直以来,楚国想要吞并大梁的居心可谓是人尽皆知,若说谁最有可能支持旧秦国的人,那便只有楚国。”
“言之有理。”
张御史深有同感地点了点头,“旧秦国若是赢了,他便可不费吹灰之力夺下大梁,若是旧秦国输了,他亦是没有什么太大的损失,甚至还可以趁着我大梁休养生息的机
第一百九十三章 楚国干预[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