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十三章 寻找门墩[2/2页]

古玩行述记 披雪楼主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 人还没走出来,就听到一阵的抱怨。随即,一个精瘦的四十多岁的男人出现在门口。
      “进来一块吃点儿吧!炸酱面。”
      男人接着说道。
      摆摆手,秋霁白说道:“赚钱重要还是吃炸酱面重要?”
      “赚钱重要,赚钱重要。你这次要点儿什么?”
      男人笑嘻嘻地问道。
      从屋里出来的这个人名叫刘三河,行里人都管他叫“三河刘”(是北京东三河县南关,刘显庭制作出来的蝈蝈葫芦,行里人称为“三河刘”)。在北京古董文玩行里,刘三河这人挺另辟蹊径的人。除了各种各类的瓷器、铜器、漆木器,包括匏器、玉器的收藏外,还热衷于入手一些很有老北京市井生活气息的老物件,行里人都把这些个收藏归类于民俗收藏。
      按说刘三河这样的收藏思路,他就应该等同于穷困潦倒了。可他却是古董文玩行里少有的每年都有十几、二十万盈余的主儿。
      别人不知道,可秋霁白却很清楚。刘三河之所以能收藏,又能赚钱,全靠这一院子的“破烂”。
      这些个东西一般人看不上眼,可是影视剧拍摄却离不开。每年他的这些东西都会被拍摄老北京主题电影、电视剧剧组租赁过去,甚至都有两个剧组因为同时看上一件东西,互不相让,最后只能是双方协商调整拍摄场景的情况出现。
      这个大杂院只是刘三河的一少部分收藏,在郊区的一个废旧厂房里,有他整整一大库房的“破烂”。
      “三哥!我今天可是给你带买卖来了。有没有品相好的老门墩儿?刻着招财旺财纹饰的。”
      秋霁白问道。
      “门墩儿!现在找这东西的人还真不多了。”刘三河皱着眉头,想了一会儿,“诶!你别说,我还真有一对儿门墩,刻着的是女娃撒金钱,戏弄癞蛤蟆的图案。”
      “是刘海戏金蟾。还癞蛤蟆,亏你还是专门玩儿这东西的呢。”
      秋霁白调侃了一句。
      “嘿嘿!对!对!是刘海戏金蟾。”
      刘三河尴尬地笑着说道。
      知道是刘海戏金蟾的纹饰,秋霁白也觉得合适,便问道:“品相怎么样?多少钱?”
      “品相嘛!都是老物件,要多好是不可能的,但我保证没有磕碰,不缺角,没裂纹。收拾一下,摆在那儿也还像那么回事儿。”刘三河向来实话实说,“价钱嘛!咱们哥俩也这么多年了,这对儿门墩儿,你一千拿走。”
      价钱倒是合适,就看品相了。
      “在哪儿?我去看看。”
      向北寒稳当地说道。
      “东西就在哪儿屋,待会去看。”一伸手拉住了秋霁白的胳膊,凑近了压低声音说道:“霁白!你今天不来,我还想去找你呢。”
      “你入手什么好物件儿了?”
      秋霁白知道刘三河的为人,他手里的东西一般不给别人看。但有些吃不准的,都会找自己去帮他掌眼。
      果然,刘三河神秘地一笑,点头说道:“刚入手了一个小杯子,你帮我上一眼?(帮忙鉴定的意思)”
      一笑,秋霁白干脆地说道:“走着!”

第十三章 寻找门墩[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