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讨生活,为多赚几个钱抢着背货,动不动大打出手。你做初一,我做十五,反正谁要是吃了亏过几天就要打回来。打来打去,搞得整个县城鸡犬不宁。没死人,可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每次告到衙门,每次验伤都是往轻里验。现而今闹出了人命,自然不能跟以前一样和稀泥,但也不能师心断事。”
潘二似懂非懂地问:“两边都不能得罪?”
韩秀峰沉吟道:“破家县令灭门令尹,县太爷倒不是怕得罪他们,就算县太爷不敢得罪他们,城里还有府台还有道台。而是这事不光牵扯到差务,还牵扯到杂税、劝捐乃至治安。总之,要是好办,川帮茶帮也不至于越闹越凶。”
“四哥,我就不明白了,他们为啥不能好好讨生活,非要大打出手分个高下。”潘二想了想,又问道:“城里我不咋来,以前只晓得码头上有南帮和西帮,这次来才晓得还有川帮茶帮,这两帮到底咋回事?”
“南帮西帮那是老黄历,你应该是听老人们说的吧。”韩秀峰笑了笑,耐心地解释道:“早前也没南帮西帮,只有七门夫头,巴县七门你总该晓得吧。”
“晓得,”潘二扳着手指数道:“朝天门、金紫门、储奇门、太平门、东水门、千厮门和临江门,县城七门我去过三个。”
“嗯,就这七个门,最早时指派夫头统领在这七个门码头上讨生活的脚夫,让夫头将在各自码头讨生活的脚夫的名字登记造册,一是为防范?┼啵??匆脖阌诓钗瘛2还??侵还苈胪罚?抢锔餮佬械慕欧蛩?鞘枪懿涣说摹6?抢锏慕欧蚰兀?植还飧?佬斜郴酰?菟荡幽腔岫??计呙沤欧蚓透?抢锏慕欧虿欢愿叮??鞘卑拖孛幌衷谡饷捶比伲?蜕袒跷锩幌衷谡饷炊啵?欧蛞裁徽饷炊啵?抢锘顾闾?健!
“后来呢?”
“后来七门夫头只晓得捞钱不咋管事,巴县越来越繁荣,来巴县的客货越来越多,脚夫也就越来越多,七门夫头就算想管也管不了。”韩秀峰顿了顿,接着道:“城里那些会馆你没进去过,但一定从门口走过。全是从湖广、江西、浙江、江南、广东、福建六省过来的商户出钱建的。”
“我晓得,四哥,话说城里的外省人好像比本地人多!”
“这句话说在点子上,我们巴县是水陆要冲,西路通过嘉陵江连通山陕二省,南路通过川江(长江中上游,重庆至宜昌段)连通湖广、江浙数省。于是城里的客商和脚夫也大致分成了两拨,一拨是西边来的,一拨是从南边来的。”
韩秀峰干脆坐起身,接着道:“西边来的客商愿意雇佣西边来的脚夫,南边来的商人愿意雇佣南边来的脚夫。道理很简单,就是防止脚夫偷东西。偷自给儿老乡的东西,毕竟不太好下手,即使真偷了也容易追查。这样一来,城里的脚夫就分成了你刚才说的西帮和南帮。”
潘二追问道:“再后来呢,咋又冒出个川帮和茶帮?”
“道理同样简单,城里做大买卖的大多是外省客商,买卖越做越大,要运的货越来越多,外省的脚夫忙不过来了,就雇本地人帮着背,本地的脚夫也就这么越来越多。干同样的活儿,赚的钱却没人家多,换着你,你一样不服气,本地脚夫就这么渐渐地自立门户,成了现在的川帮。”
“茶帮呢?”
“茶帮就是刚才说过的早前那些给牙行背货的脚夫,也叫管行脚夫,他们大多自称湖南茶陵人,事实上还有来自茶陵附近的湖南攸县和江西永新人,他们来的最早,据说康熙朝时就来了。
韩秀峰舔舔嘴唇,继续道:“他们在城里的名号响当当,人多势众且能打。有一些的祖辈是康熙朝时来的,已经在巴县生活了几代,但更多的是刚来的。每年春节和农忙时返回老家,其余时间就邀集父兄子侄一起来这儿当脚夫。也正因为他们血肉相连、休戚与共,所以比较齐心,跟川帮打起架来是一呼百应。”
第二十四章 川帮茶帮[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