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东西,将近中午的时候东宫那边也派人送了东西过来。
司马青送的“东西”很是与众不同。
他送了一个人。
“老夫韩夫子,见过宸王殿下,奉太子之命,来给三位小公子教书。想必这就是杜姑娘跟三位小公子了吧?”
精神面貌十分勃发的老儒生对着两人拱手作揖,不骄不躁很有风度,但段三郎此刻正对司马青没好气,也没开口。
杜三思只好越俎代庖,“老先生请起,来人啊,给老先生上茶。”
韩夫子微笑点头,“多谢杜小姐。”恐是来的时候已经知道了这里的情况,韩夫子没有丝毫慌乱,风云不动地坐下了。
“韩夫子,”段三郎看了他一眼,“大哥让你来教他们什么?”
“自然是认字、读书,至三位小公子这年纪在太学里面学到何种地步,老夫就教到何种地步,只劳烦三位小公子辛苦点,老夫可是不给假期的,能学到何种地步,亦看他们的造化。”
“此后太子说了,若是有人拔萃出众,还可破例送入太学跟读,过一二年,说不上学富五车,起码背诵几篇策论诗文是可以的。若是文不成,便叫王爷替他们另寻出路了。”
太学!
西晋最高学府!规模壮阔,庙宇俨然,进去不管将来如何,便是天子门生!
听说里面的人基本都是童生呢!
亓官几个受宠若惊,他们昨儿来到王府的时候就被这豪华壮阔的宅邸震撼到了,才隐隐约约对王爷公主一类有了个模糊的认知,这就有人说他们可以上太学!
这……这就是一步登天吗?好不真实啊!
三个孩子面面相觑,经过一日的梳洗打扮,他们都穿上了对襟锦衣,戴着吉祥抹额跟厚皮靴子,看起来还真有几分富家小公子的味道。
杜三思也有些被惊到了,侧头去看段三郎。
段三郎跟着认真起来,“他说三个孩子可入太学?但他们一没有学籍、二没有户籍,怎么入太学?”
这有什么。
自古太学里面达官子弟多了去了,混吃等死的也不在少数。
韩夫子进来的时候看了一眼,三个孩子虽然年纪有点大了,但一说起读书习字眼睛就放光,起码这态度是比里面有些孩子强多了,太学里头的小童子有点连字都认不全呢。
王府子弟,又不用跟平民百姓一样却农耕稼穑,其实要赶上太学进度也不难,只要日夜不缀,至多一年,甚至半年。
再说了,活到学学到老,读书怕什么晚呢?
韩夫子笑笑,从袖中施施然掏出六分纸契,三份印着户部正章,三份印着国子监盖印点红的学籍,就这么摊开在众人面前。
杜三思露出喜色,忙不迭取过一看。户籍是对的,但她没有见过西晋的学籍,立刻转给了段三郎。
段三郎扫了一眼,“不愧是太子啊,这效率够快的。”哼。
韩夫子但笑不语。
杜三思激动道:“这样,他们三个就算是有根有底的人了,那我是不是就是他们名正言顺的姐姐了?”
亓官王勾大喜,然而还没出声,就听周旦旦懊恼地一声“哎呀”,“我还没改名呢!那我不是就叫杜旦旦了?!”
好难听,他拒绝!
众人:“……”对啊。
日理万机司马青,自然也没有记住这个事,等到事情传到他耳朵的时候,段三郎已经在他面前。
除夕前日,丞相慕容然上奏,边关紧张,吐蕃如虎,南诏如剑,西晋若要执剑驱虎,必将联姻。为让南诏公主满意,恳将京畿之地皇室血脉咸集宫廷,以备择选。
话说得好听,冲着谁来的大家也不是不知道。
今日司马长风将他们聚到宫中,心中所忖度的,也不是来询问他们谁愿意迎娶蒙舍里,而是来试探他们对此的态度罢了。
或者,更直接的说,司马长风就是来试探段三郎的态度。
司马青好整以暇,上下打量两眼段三郎,倒是有些意外,“你很冷静。”
段三郎反问:“我该如何不冷静?”
“韩夫子你可还满意?”司马青换了个话题。
“教得好才算满意,如是当个跑腿的,那就算了。”段三郎瞪着他。
司马青忍俊不禁,“怎么,还在生气?”
段三郎白了他一眼,“本王忙着呢,没时间跟你生气。”
司马青从善如流,“哦,你忙什么?”
他以为段三郎只是随便搪塞自己一句话,没想到段三郎沉默了一下,居然真的答复道:“你说女孩子会喜欢什么?”
司马青目光微妙,“如说是弟妹的话,应该会更喜欢漂亮的酒瓶?”
段三郎耳根一热,“胡说什么,谁是你弟妹?!”
“?G,”司马青还未出声,司马泰穿着一袭深衣过来倒先开口,意味深长道,“小七,你这就是揣着明白装糊涂了啊。”
“就是啊七哥,”司马林挑眉,也是一袭深色轻易,都是王袍,可见行事郑重,“回头让七嫂子听见你不认她,那她得多伤心啊。”
段三郎嘴角扬了扬,硬撑着没笑,“还没成亲,你们别乱叫,坏了她的清誉!”
说完段三郎就直接迈步走了进去,那架势,跟当初的司马岳颇有几分相似。
门口的太监抬了抬眼,没有阻拦。
然而才一进去,段三郎嘴角的笑意就消失了。
他看见了……司马岳。
第一百一十八章 他看见了司马岳[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