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国是英吉利国,四十八年以后,瑞典才在此领域与英国争雄。
而大部分欧洲国家的生铁冶炼手段仍处在我朝秦汉时期的水平,甚至很多国家的冶铁技术依旧以块炼法为主流。
于是臣便想,炮身材料对火炮的威力与射程有极大影响,铜炮不易炸膛,不容易出现气孔,甚至寿命也比较长,但是费用太高,重量过重。
铁炮重量轻,但易炸膛,易出现气孔,寿命也短。”
他把手放到一般的红夷火炮上感受着炮身的冰凉,“臣便大胆设想,采用铜铸炮体,内镶铸铁管心,依臣所想如此铸炮足以兼领二者之优。”
“若真如此,以前的一些细枝末节的事朕就不计较了。”
说者有心,听者也有心,徐光启明白朱由检说的是什么事。
朱由检重重拍了两下改良红夷大炮的炮身,“那就都别愣着了,鼎蛟。”
“末将在。”
“带人把这门炮带到城外,找个没人的地方放几炮。”
“是。”
曹鼎蛟立刻指挥起随行的大汉将军们:“来人把这炮推出去。”
几名大汉将军过来将红夷大炮退出去,孙元化还在火炮上盖了层红布,以免被百姓看到,引起非议。
朱由检随行的大汉将军不多,更多的还是金吾左卫的官兵,他们将试炮地完全封锁,大汉将军们在红夷大炮前方每隔一百步的地方插一面旗,方便查看炮弹射程。
孙元化揭开红布后,几名平时为火器营护卫的官兵小跑着来到红衣火炮前装填火药,为了尽可能保证安全性,装进去的炮弹是实心铸铁炮弹。
三人一通操作之后,蹲在火炮后边高喊道:“装填完毕。”
20米外,徐光启给马背上的朱由检递了个小沙漏:“陛下,这沙漏漏完一次是一分钟。”
考虑到皇上可能没有一分钟的概念,还不忘解释道:“一分钟是西洋钟上的一…”
“行了,朕知道一分钟是多久,开始吧。”
曹鼎蛟拿着一面铜锣,铛的一声锣响,一名炮兵用烧红的铁钎插入火门,另外两名炮兵赶紧捂住耳朵。
几乎眨眼的功夫,就听轰的一声,一颗婴儿脑袋大的铅弹冲出炮膛,一千多斤的红夷大炮被后坐力震退六七米。
震耳欲聋的巨响让朱由检都微微皱眉,但结果是喜人的,炮弹在空中划过一道优美的抛物线后,斜落在远处的两面旗帜中,落地后深深砸进土中。
朱由检通过望远镜将这表现尽收眼底,一发射完后,三名炮兵赶紧将火炮复位,用带钩的刷子将炮膛内没有燃烧完全的碎布等东西钩出来,再用沾水的毛刷伸进炮膛清洗并熄灭火星。
然后用干布包裹的炮杆伸入炮膛去擦干,三名炮兵显然此前配合过多次,配合的非常好,三人不需要交流就知道彼此该做什么。
清干i炮膛后,一名炮兵将一大包纸袋火药从炮口倒了进去。
跟燧发枪使用的纸壳子弹一样,孙元化等人也采用纸壳火药来为火炮装填,节省时间的同时还能控制火药用量。
这次是开花弹,开花弹装填火药之后,又往炮膛里加了点木屑,再加大概一寸厚的土,然后再放入炮弹,弹外用火药填实,再隔一层湿土,最后用腊封炮口。
整个过程比实心弹的发射麻烦了太多,发射时也需要两人配合,一个在炮口点燃炮弹上引信,另一个点燃火门上引信。
随着引信燃尽,开花弹才被发射出去,落在了比实心弹更远的地方,落地的一刻瞬间炸开,无数弹片被炸到周围数十步的范围中。
一杆令旗似乎被弹片击中,旗杆瞬间断裂,显眼的红色令旗在朱由检的注视中落在地上。
第三次装填的是葡萄弹,葡萄弹是用网兜将散弹装捆成一束,很像是一串葡萄,故名葡萄弹。
因为太过沉重,需要两个炮兵一起将葡萄弹塞进炮膛,装填速度很慢,射程虽比不过实心弹,但是近距离发射一炮可以瞬间撂倒几十个敌兵,海战中也可以将敌方军官和水兵大片撂倒,达到瘫痪敌舰的目的。
火药在炮膛炸裂的一刻,一颗颗拇指大小的石弹在火药的冲击下冲破铁制弹体,划过空中后以天女散花状落在1100米到1200米的距离内。
经过三种炮弹的测试,已经证明采取铁芯铜体工艺制造的红夷大炮可以应用于实战,至于耐用性那要等火炮装备军队后,听取士兵们的反馈才知道。
第111章 铁芯铜体[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