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举试策后的第二天,通过试策的近千名考生拿着自己的浮票来到考场参加骑射、步射、试刀石三项考试。
负责甲字考场的翰林官骑在一匹黝黑的高头大马上,向吴三桂等人介绍规矩。
甲字考场的兵器架上放着九张开元弓和其他十几把不同种类的弓,81名考生每人都背着箭囊,箭囊里放十支箭矢。
明代各地驻军的兵器都由当地都司制造,各地都司的武器形制存在差异,就以弓箭为例,明代存在多种形制的弓,不少地区都有自己的特殊弓种。
如开元弓、槽稍弓、槽?喂?⒊轮莨?⑽鞣?竟?⑻?秸??榷嘀种掷啵?渲惺艨???钗?陀茫?沧钍艽竺鞅呔?幕队?
但作为全国性的考试,有的考生用不惯开元弓,就爱用地方弓,朝廷也得备着。
骑射,以三十五步为则。二场为步箭,以八十步为则。
听完翰林官介绍规矩,考生们就可以开始准备了,考生们被挨个叫到翰林官和神枢营军官身前,确认身份后骑上战马开始射箭。
虽然历年武举只是走个形式,但这个距离对考生们来说都是不小的考验。
在战争中,通常弓箭手不需要精准瞄准,只要把箭矢射向天空,再让箭矢落到敌人头上就好,需要的是力气。
武举考试却要求命中草人要害部位,且战马不能离开规定的红线。
吴三桂取了把开元弓,双臂灌注力气,拉动一下弓弦,虽然有些吃力,但这张一石弓还是被他拉成满月。
他张望左右,不少武人都能做到,他发现前天那个大汉也在,大汉三十左右的年纪,手里也拿着张开元弓,这一石弓被他像玩一样反复拉开几次。
陈叶行是神枢营游击将军,这是他参与监督的第三次武举,虽然今年皇上开始重视武举,可看了前边几人的表现,他心中不免失望。
前面几人的表现跟历年考生没什么差别,大都是十中三四的,到现在一个十箭中五的人都没有。
这种箭术在边军中只能算还不错,但想靠这种箭术在军队混出头,希望渺茫啊。
看完前边考生的成绩,陈叶行低叹一声,在册本上考生的名字后边写下‘十中四三字。
“下一个,额…南直隶高邮吴三桂。”
“来了。”
吴三桂吆喝一声,走到监督的两名翰林官和陈叶行旁边。
陈叶行看着吴三桂年纪轻轻的模样,又看向浮票上描述的体貌特征跟他比对一番,不可置信道:“十六岁,你拉的开弓么?”
吴三桂抱拳笑道:“回大人,在下自幼臂膀有力,一石开元弓还是没问题的。”
“好,去吧。”
确定没错后,陈叶行在吴三桂的浮票上写下一行小字:大明神枢营左哨军战兵左队游击陈叶行。
吴三桂走到马前温柔的抚摸它的脸,战马感受到他的善意,伸出舌头在吴三桂脸上舔了几下。
这个举动让监督的陈叶行暗暗点头,战马是骑士的朋友,彼此尊重才能发挥出最大的威力,前边那几人走到战马身边直接上马,在先手上就已经输了。
吴三桂翻身上马,这一瞬间吴三桂仿佛变了个人一样,英武的面庞严肃起来,眉宇间变得威严,无形间有一股指点江山的气魄。
陈叶行一时看呆了,如果不是此时吴三桂身穿布衣,刚才他甚至都以为马上的是一位统帅兵马的大将军了。
吴三桂催动战马风驰电掣般向前方红线奔去,此时第一点鼓声响起。
武举也是有时间限制的,必须在20点鼓声敲完前射完箭囊里的10支箭,很多考生在家练习时干扰不大,到考场被鼓声一干扰就乱了方寸,急急忙忙的射出五支箭。
吴三桂却根本不受影响,冷静的弯弓搭箭,对着35步远的草人射出一箭,箭矢瞬间掠空而至,草屑飞溅,铁质箭簇深深插进草人左胸。
 
第74章 武举骑射[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