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的第一堂课,家长们可以在屋后旁听,第一节课除了自我介绍之外就是为学生们介绍大明的历史和曾经取得的辉煌战绩。
一节课之后家长们都被赶出去了,他们把余煌的话跟外边人一说,校园外顿时热闹起来。
百姓们本来只想让孩子们上几年学,只要认了字,以后就能当个教书先生,也是个谋生的活计。
却没想到还能有当官的希望,余煌说的是吏,但老百姓先入为主的理解成官了。
进京赶考的举人们早就听说这所由皇上督办的小学堂了,也过来凑热闹了,听说这事心里也跟着犯嘀咕。
自古以来要当官的要么靠举荐,要么靠科举,没听说从学堂出来就能当官的。
他们如何争论朱由检是听不见了,宫里来人说王家彦从南方回来了,朱由检即刻回宫,在养心殿见到王家彦。
王家彦连官服都没换就进宫了,见朱由检进来,他跪拜道:“臣王家彦叩见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平身,看茶,赐座。”
朱由检坐到御案后:“跟朕说说你这趟去事办的怎么样?”
“回陛下,扬州一带的盐商对增税颇有非议。”
“仅仅只是有非议?”
“正是,区区盐商,在当地有点影响力,或许还与海盗有些勾结,但朝廷之意岂是他们所能违背,今年盐税能为朝廷增加一大笔进项。”
“那就好,朕还以为他们得给你点颜色瞧呢。”
“不过…陛下,臣在扬州的时候曾到一个港口边的茶楼喝茶,在茶楼上,臣看到扬州港里有多艘海船进出,仅一个沙漏的时间,进出港口的船就多达200艘。
臣仔细探查发现,这些船都是扬州一带的商人进行走私贸易的,朝廷在这些船上无法得到一文钱税收。
臣去的时候海面上还有浮冰,臣不敢想象夏秋之际到底有多少艘船进出。”
他说的这个朱由检早就想到了,农业税和商税都是支撑国家发展的重要支柱,王家彦不说他也在想什么时候开放海禁。
“自我朝开国以来,沿海一带常有军阀余孽与海盗骚扰,故太祖爷下令禁海,虽说走私横行,但也保护了不少百姓免遭海盗侵害。
王爱卿你是福建人,你认为若解除海禁,难在何处?”
王家彦起身拱手道:“陛下,昔日海疆不宁,所以太祖爷才下令禁海,如今我大明海域已经形成以郑芝龙为首的海盗势力。
据臣与走私商人交谈,郑芝龙麾下已有不下900条船,其他海盗要么臣服于郑氏,要么被他们消灭。
因为我朝是实行海禁,所以视其为非法,但郑芝龙对百姓很仁慈,不但不杀人,甚至救济贫苦,威望比朝廷还高。
去年,泉州巡海道蔡善继派人招降郑芝龙,郑芝龙率众到了泉州,见到了蔡善继,郑芝龙之弟郑芝虎、郑芝豹在会见后,认为朝廷没有诚意,于是鼓动郑芝龙离开泉州。
所以臣认为陛下可招降郑芝龙,只要郑芝龙肯臣服,朝廷便可放心开海。”
对于郑芝龙这个人,朱由检并不陌生。
历史上,清军消灭隆武政权后招降郑芝龙,郑芝龙不愿意再逃亡就去了北京,那时的郑芝龙已是中老年人,没有了年轻时的冲劲。
而现在的郑芝龙还不满24岁,人生经历堪称传奇,不到五年的时间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小人物混成各国都不
第69章 肩负重任[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