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军器局回来的路上朱由检觉得自己快气炸了,还没进入崇祯元年,大明内忧外患就已经不容小觑了。
官员贪墨成风,工匠懒散怠惰,连制作士兵杀敌的武器都敷衍了事,这还是在天子脚下,各省军器局制作武器时又该有多随意?
在东北还有做梦都想杀进山海关大抢一票的后金八旗,更别提还有个不一定会听朝廷旨意的毛文龙。
未来十几年该有多少事等着他,想想就头大,不过回宫时到倒有一件喜事,被他派去辽东三个月的王家彦回来了。
王家彦在浙江开化当知县的时候,被百姓誉为神君,不光是因为他两袖清风,一身正气,更是因为他气度不凡。
文质彬彬、仪表堂堂这些形容词都能用到之前的王家彦身上,如今再见王家彦就像变了个人。
皮肤变成粗糙的蜡黄色,脸颊通红,虽说本来也快40岁了,但现在看着像50多的人。
见朱由检过来,王家彦双膝跪地,双手将奏折奉上:“陛下,臣幸不辱命。”
“辛苦了,起来说话,若愚上茶。”
如此忠臣朱由检都不禁动容,双手将他扶到座位上坐好后,自己才来到御案后看起折子,折子多达两千多字。
一个个小指甲盖大的台阁体字写满整本折子,字虽多,却不乱,横平竖直,整整齐齐,像印刷体一样。
朱由检一字一字的仔细看,足足看了小半个时辰,看完后深呼口气将奏本合上,“问题这么多…”
王家彦放下茶盏要起身说话,朱由检叫住他:“坐着说。”
王家彦应了声是,坐好后道:“陛下,臣在宁远时与袁督师有过长谈,袁督师的看法与臣一致。
目前边军最大的问题就是钱粮,再就是对将令阳奉阴违的皮岛守将毛文龙。
臣先说钱粮,很多将士已经两三个月没拿到军饷了,臣到蓟门巡视的时候,很多蓟门军士饿着肚子来迎臣,他们以为臣是来发军饷的,可见军中抱怨甚深。
很多将士都是朝廷从四川、湖广一带调来的,他们戍守边城,思乡心切,拿不到军饷还要饿着肚子守城,臣敢断言朝廷再不发饷最多两个月间就会有兵变发生。”
军饷的事在袁崇焕之前送来的折子里就已经露出那个意思了,朱由检也有拨付军饷的想法。
“袁崇焕说没说他对这些兵卒的态度,他可是一向主张以辽人守辽土的。”
王家彦苦涩道:“萨尔浒之战后,我大明就丧失了主动出击的本钱,每一城都需要军士驻守,守军自是越多越好。
袁督师虽没明说,但臣感觉到袁督师也不想用各省客军。”
朱由检设身处地的想一下,自己要是边军中的南方军士,拿不到军饷还要饿肚子守城,自己也会满腹牢骚。
“朕已经打算调些钱粮去辽东了,钱粮的事可以通过解决吃空饷的问题来解决,这能免去一大笔开支,说说毛文龙吧,你应该去皮岛了吧?”
“回陛下,臣去皮岛了。
毛文龙对臣盛情款待,临走时还给臣送了一小箱黄金,正好一千两黄金,臣已让刘公公送去内帑。”
朱由检望向刘若愚,刘若愚点点头,朱由检笑道:“毛文龙的生意做的挺好吧。”
王家彦悻悻笑道:“皮岛确实热闹非凡,臣说想查验皮岛兵员时,毛文龙神色有异,拿出几本花名册,臣翻看一遍那份名册上确有10万兵员。
臣便问起为何登莱道衙门查验说最多不过两万八千人,毛文龙辩称说是登莱道衙门的人觉得他慢待了他们,所以他们才虚报军情
第42章 拨付钱粮[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