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21章 内廷对议[2/2页]

明末圣天子 小手冰凉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试试的话那辽东怎么办,不复了?
      话分两头说,有些人对周应秋这话嗤之以鼻,之前哪里是没有良将守边。
      杨镐兵败下狱,袁应泰战死疆场,熊廷弼传首九边,不都是被你们阉党收拾的么。
      一些大臣在私底下议论,袁崇焕的策略让他们分成两派,礼部侍郎杨景辰走出班列,对朱由检道:“陛下,臣以为此策可行但难行!”
      “怎么个可行又难行了?”
      杨景辰道:“臣不说此策能否恢复辽东,光说朝廷所要投入的金钱、粮秣、人力就是个无底洞,且随着不断城池与屯田堡的不断增多,就需要更多士卒驻守。
      士卒一多,军饷就多,今年朝廷拨付边军的军饷就已高达480万两,倘若五年复辽,朝廷要给边军多少万两军饷?一千万两还是两千万两?
      加上建城所需材料,所用民夫,绝非朝廷所能承受。”
      这可是说中朝廷软肋了,后金补给能力不行,大明朝又能支持这种战略多久呢?
      袁崇焕马上道:“陛下请取图,让臣为众位大人讲解。”
      “取图来。”
      朱由检一声命令,很快两个小太监取来辽东地形图张开呈现在群臣面前,袁崇焕走到地图前道:“诸位请看这是辽东湾,辽东湾周围三面为辽南地区。。
      五年复辽刚开始是最难的,也就是恢复辽南,而恢复辽南关键在于恢复广宁。”
      袁崇焕所说的辽东湾是渤海三大海湾里北方的那个,指大凌河、广宁,营口一带。
      “广宁在建奴手中是袭击宁锦的前沿基地,要是在我大明手中则可以同右屯、大凌河形成一个防御面,使得宁锦防线更为坚固不可破。
      更可以作为进军辽南、恢复辽南的踏板,如此五年复辽之策就成功了一半,届时朝廷钱粮支应不上,可酌情放缓复辽速度。”
      说完,袁崇焕对朱由检拜道:“臣愿以身家性命担保,只要朝廷给臣足够支持,五年之内就算无法恢复全辽,臣至少也能恢复广宁一带。
      若做不到,陛下斩臣头颅,臣亦无怨。”
      群臣望着朱由检,等待最后的决定。
      朱由检从龙椅上站起,在章台上背负双手缓缓踱步:“你的头颅还是在你颈上放着吧。
      方才钱爱卿与杨爱卿说的都有道理,以坚城壁垒恢复辽东,所用之一砖一瓦,一兵一将都要由朝廷供给,今年各省粮食收成都不好。”
      想想未来十几年里大明所要承受的自然灾害,朱由检垂首叹道:“老百姓没钱,国家就不富裕。
      朝廷支应辽饷已是不易,再进行一笔如此大的投入,朕怕朝廷钱粮支应不上。
      传旨,封袁崇焕为蓟辽总督、兼督登莱、天津军务。
      另赐尚方宝剑、蟒袍、玉带、银币十枚,众卿有什么折子下了朝送去内阁,散朝。”
      说罢,朱由检拂袖而去,袁崇焕急步上前被两个小太监拦下,他大声道:“陛下,以而今辽东形式,以守代攻才是正道!”
      不管他怎么说,朱由检都头也不回的走进后殿。
      百官缓缓散去,袁崇焕表情失落的向殿外走去,一名小太监端着托盘走到袁崇焕身边,“袁大人,这是陛下赏赐您的东西。”
      袁崇焕侧过身,瞧了眼托盘上的那些东西,“这位公公劳烦您替我向陛下转达一言。
      陛下,臣不要这些东西,我大明边军战力不如女真八旗,以防御代替进攻才是最好的复辽方略,臣请陛下三思。”
      在皇极殿后殿里,朱由检斜倚在坐榻上,脸上盖着本《商君书》,脑中还在思考袁崇焕的五年复辽之策。
      可行性是有的,但朝廷的家底无法支撑此战略,就算将来抄没阉党、东林党能得到一部分财富也不足以支撑五年复辽的花费。
      未来五年,国内年年天灾,还有高迎祥等人造反,朝廷光是平息民怨就够难的了。
      给袁崇焕送东西的小太监回来把话转达给朱由检,朱由检听完懒洋洋的打了个哈欠,“不要就不要吧,让他即刻上任,朕只要他守住宁锦防线,其他事朕来做,去吧。”
      “是。”

第21章 内廷对议[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