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841章 可曾听闻《三字经》[2/2页]

大唐:我真不想当皇上啊! 唐宋风流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br/>      李炎没去管他,只是让李贤将桌上的书册收了起来。
      “贤儿,这一课便教你《三字经》其中的十二句六字,拢共七十二字,若是有哪一句不懂的,便直接开口询问。”李炎清了清嗓子说道。
      孟修仁冷笑着看向李炎,还装的挺像!
      “首先便是这第一句:人之初,性本善。”
      半句三字,一句六字。
      李贤听在耳中,只觉得浅显易懂,朗朗上口。
      不等李炎开口询问,他就说道:“父......先生,这句话的意思是不是说人在最开始的时候都是善良的?”
      “嗯?贤儿果然聪慧。”李炎诧异了一会儿,然后便是称赞道。
      这三字经的意思虽然直白明了,但四岁的孩子一听便知晓大意,足可见他的天赋了。
      “既然这句你明了,那就下一句:性相近,习相远。”
      “先生,这句有些不太懂。”
      “嗯,这句话的意思是人的天性在出生时都相差不多,只是后天所处的环境不同和所受教育不同,彼此的习性才形成了巨大的差别。”
      李贤眼睛一亮,点了点头道:“懂了!”
      “苟不教,性乃迁。”
      “先生,这又是何意?”
      “意思就是如果从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变坏。”
      “哦,所以娘亲才会找先生来教我,若是不读书,贤儿就会变坏了。”
      “呵呵,所谓教育可不止是读书......”
      不知何时起,孟修仁眼中的不屑已经消失不见,正捋着胡须的手一顿,差点捻断了胡须,不过他却是如同没有察觉到一般。
      恍然间,孟修仁好似也成了那正在听讲的学生,不由把身体前倾,想要听得更清楚些。
      这《三字经》如同书名那般,三字一句朗朗上口,因其文通俗、顺口、易记。
      其间的思想又完美切合儒家之道。
      再加上李炎在讲解的同时,时不时的夹杂着属于二十一世纪的思想。
      更是让这位亚圣后辈听得如痴如醉。
      到了后面,李炎似乎也知道李贤的接受能力很强,一次性便读两句。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
      “......”
      开篇讲了道理,之后便运用了典故说明。
      在此《三字经》面前,孟修仁顿时觉得自己先前所举例的那些经典尽都黯然失色。
      拿出手中耗费精力编出的书册,孟修仁更是感到惭愧。
      接近一个月的时间,自己也不过写出如此文书。
      而这位年轻的先生,却是写出了足可流传于世的蒙学经典。
      如此的差距。
      让孟修仁一时根本提不起比较的心思。
      自己如何能与这年轻的先生相比?
      他说的对啊,自己真是一穷酸腐儒,误人子弟!
      一篇三字经,让一个老儒,一个稚童,皆是听得如痴如醉。
      不过正当两人听得兴起,那教书声却是戛然而止。
      “父......先生,怎么停下了?”李贤一脸困惑的说道。
      “没了,这节课下课,休息一刻钟,我们再上下一课。”李炎摇了摇头,笑道。

第841章 可曾听闻《三字经》[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