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主,你暂且歇息在这里,我让人给你准备斋饭。”她看了看铠伊的脸色,又说道:“施主气色不好,是不是身体有恙?”
铠伊平复着喘息,那种虚脱的感觉又一阵袭来,她摆了摆手,说道:“师父,我只是累了,身体没有什么事。”
那老尼又抬眼看铠伊,脸上浮出怜悯之色,说:“施主,红尘如梦,且要放下。你用些斋饭,早些歇息。”
铠伊听人说过出家人都是过午不食,晚上是不用斋饭的。心里有些歉意,想阻止老尼去叫斋饭,但是实在被饥饿折磨的有些昏晕,好像今天躺下,明天就不会再有力气起来的感觉。
于是也不再客气,坐在那里老老实实等待斋饭。不久,一位小尼姑提着一个食盒过来,摆出来的饭菜比较简单,一份粥,一份清炒苣丝,一碗米饭。
铠伊看到那些饭菜摆放在桌上,说了句“谢谢”就拿起筷子来,一向不爱吃素的人,这次吃到清淡的油都没怎么放的苣丝竟然是这样的美味。三下五除二,铠伊便把那些饭菜扒拉到肚里,看了看空空的托盘,还有种意犹未尽的感觉。
那位送来饭菜的小尼看到铠伊的吃相,忍不住抿嘴笑了,从桌上收起碗筷离开了。
铠伊知道那位小尼是在笑自己吃相不雅,但那种饿到吃东西已经变成一种本能,不需要胃口,不需要讲究,一碗白饭都变得香甜,让铠伊后来明白,自己已经度过了一劫。
吃了净月庵的那一顿饭,铠伊很快就在虚脱的边缘重新缓了过来。她定了定心神,环视这间屋子,发现屋里的面积不大,但是床铺桌椅齐全。那位小尼姑说这是专门安置香客的房间,出家人住的地方还在偏殿的后面。
铠伊那晚住在庵院,多日来的疲累让她脑袋沾到枕头就沉沉睡了过去。等到醒来,已经是冷月西垂,天幕泛青。铠伊推门走出,院子里清冷幽静,整座大山也还在沉睡之中。不愧是红尘之外的净地,这庵院仿佛有神奇的治愈作用,铠伊忽然感到困扰自己多日的痛苦情绪已经消散了大半,这一觉睡的也好,头脑一片清明。
怪不得很多人厌倦了纷扰世事之后会选择远离,到寺庙庵院这样的清静地修行,原来尘世外的地方真的是有让人忘却烦恼的神奇作用。
铠伊看着山下不远处幽蓝浩瀚的海面,听着浪涛拍打岸边礁石的声音,一时间有些恍然。正在出神,忽然一声晨钟悠扬,她惊醒,原来是出家人到了早课的时间。
那天早上,铠伊默默地坐在大殿的角落,听着那些出家人念诵经文,听着磬钹有节奏地敲响,感到身心一点点地放松,直到沉浸在这样从未有过的静谧中。
老尼法号觉慧,是这座庵院的一位德高望重的长者,她带铠伊见了主持,一位比觉慧年龄还长的老尼。她并没有问铠伊的来处,只是念了句佛号。
铠伊想起自己已经没有归路,万念俱灰间忽然跪下,对着主持双手合十叫了声师父,说道:“请求主持收留,弟子愿意献身佛门。”说着,眼睛酸涩,不由得流下泪来。
那位主持又念了一声佛号,回道:“施主尘缘未了,佛门清苦,还望三思。”
说完,闭上眼睛,再也不说话了。
觉慧走上前来,扶起铠伊说:“施主,一念缘起,一念缘灭,这件事以后再议。”说完这些,她也不再说话。铠伊看到主持双目闭紧,已经入定一般,便没再纠缠,跟着觉慧从主持的房间退了出来。
山上的秋大概来的早些,一晃之间,曾经的苍翠就褪了颜色,还有几座山上是果农丰收的橙橘之类,点缀其中,煞是好看,放眼望去,层层叠叠的山峦好像涂抹了的油彩一样。
铠伊已经安下心来,在这里静静地过着晨钟暮鼓的日子。她拿了一些经书来,每日仔细诵读,不断地有种豁然开朗的惊喜。怪不得有人说佛家有大智慧。曾经为了功名利禄,被时间的繁杂所困,根本顾不得停下来问问自己的心。如今在这远离尘世的清静庵院里,铠伊有了以前从未有过的思考和顿悟,心结逐渐解开,身心愈发的安宁下来。
一天早上,铠伊早早起床,和那些出家人一起去做晨课,想着有机会再去求主持,让她收留自己做一名真正的佛门弟子。可就在晨课结束,她准备站起来的时候,忽然一阵昏晕,眼前一黑,一头栽倒在地。
第三百一十八章方外之地[2/2页]